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體育產業主場經濟,冀推動體育產業化。文化及體育旅遊局長羅淑佩今日(8日)在立法會表示,政府會檢視政府資助活動中的合約,將增更多有效條款避免香港形象受損,包括考慮令相關主辦方日後更難租場,另外亦希望引入主力投資體育產業的企業到港落戶。
實政圓桌田北辰提及球星美斯訪港未落場等事例,促政府監管有關賽事合約中是否有「逃生條款」,以及違反合約罰則,以提升賽事質素。羅淑佩表示,對於有政府資助的賽事,會研究機制檢視有關合約條款,「絕對不可令香港形象受損」;對於過往讓香港不滿意的活動主辦方,羅淑佩表示,若相關機構日後仍需在港租用場地,政府或會增加合約條款,增加其租場難度。至於非政府資助活動,當局則會聯同消委會提醒市民。
羅淑佩表示,政府願意主動接觸、透過介紹,聯絡具備主力投資體育產業,具備產業化能力的海外、內地機構或企業到港興辦賽事,甚至會引入其落戶本港。民建聯鄭泳舜關注政府如何將本港興辦大型賽事的人流轉化為經濟收益,羅淑佩以東亞足球錦標賽港隊晉身決賽周為例,觀眾除購買入場門票外,亦已準備好赴韓國觀看決賽周賽事,相信可刺激出境旅遊、運動產品及周邊配套盈利,希望球迷群可發展成「應援會經濟」。
新加坡的企業及個人,向註冊為公益機構的國家體育組織的合資格捐款,可獲高達250%的稅務扣減。選委界陸頌雄認為有助推動私人贊助及投資,關注政府是否考慮仿效,羅淑佩回應稱,商界本就樂意贊助大型體育活動及運動員,考慮到本港是稅收本已經低,加上現時政府財政狀况,稅務扣減未必屬優先考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