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新界北發展區擬預留兩成用地作新興產業 食品檢測設施將遷至香園圍 (11:27)

發展局日前公布北部都會區最後兩個項目初步發展建議,包括佔地約1175公頃的新界北新市鎮,以及佔地55公頃、定位為住宅區的馬草壟項目。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何珮玲表示,已預留兩成用地,即約210公頃發展新興產業,並計劃將現時位於文錦渡的內地食品檢測設施,遷至香園圍口岸,以發展食品產業,包括設置屠房、水耕農場等。另外還包括85公頃興建現代物流大廈、20公頃用地擬發展先進建造業、55公頃發展先進製造業,以及擬建設第二期環保園。

發展局上周五(27日)就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發展提出初步建議,明年一月中有公眾諮詢。其中新界北新市鎮佔地約1420公頃,包括香園圍、打鼓嶺、坪輋、恐龍坑、皇后山、文錦渡、羅湖南等區域。何珮玲今(30日)早在港台節目表示,由於新市鎮發展區涵蓋香園圍、文錦渡及羅湖三大口岸,適合發展「口岸經濟」,並會預留兩成用地發展新興產業,包括現代物流、綠色環保產業、先進建造及先進製造業等,期望長遠做到「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由香園圍主力處理貨運。

何珮玲預料,北都新市鎮可提供逾15萬個住宅單位,以私人住宅為主,並發展商場、寫字樓等項目,吸引內地高端人才來港消費。局方亦擬在新市鎮中心發展文教體育樞紐,其中北都大學教育城以南、佔地約50公頃土地將發展「河畔文化谷」及「活力體育區」,包括發展可打國際比賽的11人足球場、建設17個網球場等。局方另將206公頃用地列作「優先發展區」,包括香園圍口岸商住區、企業園和大學教育城。

整個北都新市鎮發展亦涵蓋21條原居民村,何珮玲稱將全部保留,會在鄉村附近發展休憩及綠化用地等,避免高密度發展。她相信,當地居民將受惠於用地發展帶來的工作機會。

就馬草壟項目規模縮減,何珮玲指,由於最新發展規模,即約1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已足夠支援河套區人才居住配套,故縮減發展範圍,同時能避免發展「走入生態比較敏感的地方」。何又稱,會積極考慮以片區開發發展該項目。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