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月發表《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稱香港整體勞動人力缺約為5萬人。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接受《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暫時無意將院舍護理員、建造及運輸3個行業的輸入勞工計劃行業,擴展至其他行業,惟會密切監察各行業的人力需求,動態調整配額安排。
至於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截至上月底接獲8797宗申請,並已批出5192宗,涉及37494名輸入勞工,他強調當局審批過程非常嚴謹,透露有僱主因無誠意聘請本地工人而被拒批外勞名額。他表示,正進行兩個計劃的檢討工作,料明年中公布結果。
國際籃球明星馬貝利、桌球世界冠軍奧蘇利雲及卓林普等已先後成為香港居民,是向世界展示香港具吸引力的最好方法,認為能為香港講句「公道說話」,相信他們講一句香港很好、很吸引,比政府宣傳一千句更好。他指出,接下來的政策重心會慢慢轉移至如何挽留人才。
孫玉菡:無意為來港人才提供住屋津貼
孫玉菡表示,體育明星來港發展會為香港帶來得益,包括推動體育事業發展,相信亦能吸引更多體育人才落戶香港,但他強調未來會持續從世界各地找來頂尖人才,並不局限於體育明星,會主動透過中間人接觸認為香港吸引的訪港人才,向他闡述來港發展的好處及有何配套措施。對於會否為人才提供住屋津貼,孫玉菡稱政府無意推出相關措施,因香港住屋需求殷切,政府必須先照顧本地人,又強調政府為人才提供的是一個機遇與發展平台,亦會提供更多資訊與支援。
孫玉菡亦指出,自2022年底起截至上月底,各類人才計劃共收到42萬宗申請、26萬宗獲批,當中17.5萬人已到港,連同他們的配偶與子女,涉及約35萬人口;高人通計劃則已接獲約11.1萬宗申請並已批出逾8.8萬個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