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月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提出要吸引企業。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長孫東今日(28日)於港台《星期六問責》表示,河套區將聚焦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及新能源材料等方向,目前正與潛在客戶商討租務方面的合約細節,料明年中可啟用。另外當局希望,香港園區第一期發展的第二批次土地,可於明年下半年釋出。
孫東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第一期首批三幢大樓陸續完工,分別是兩幢濕實驗室及一幢人才公寓,因此剛開始進駐企業數量有限,未來在2028年前後,另外5幢大樓會陸續落成,此8幢大樓屬河套第一期發展的第一批次,第一批次釋出5公頃土地,希望第二批次明年下半年釋放。
至於河套區的第二期發展,孫稱正在規劃中,涉及2030至2035年發展,今屆政府要「開好個頭」,下屆政府要「接棒」。第二期發展將參考第一期用地中,地積比率等因素,另會參照海內外園區發展模式,惟現時第一期已有超百萬平米樓面面積,料第二期計劃規模相若,將超過早前預算的整個園區120萬平米樓面面積,需進行重新規劃及環評工作。
早前有議員關注北環線建成需2034年,未必能應對人才往來的需要,孫東回應稱局方高度關注,最近已在與有關部門協調。他又解釋,政府根據早前規劃做配套,惟當時規劃不及當下進取,現時預計園區會有十萬人流,對周邊基礎設施的要求有所提升,並舉例新開通的粉嶺和新田公路的西面通道、以及2027年將竣工的港鐵古洞站,反映部分交通規劃已在進行中。
孫東強調本港三大創科園區定位有所不同,河套區是本港、灣區融合的平台,會聚焦產業化的發展,國家大灣區的重點項目,將於明年陸續落成;數碼港聚焦人工智能、數字化,而科學園則是綜合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