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理環境及生態局長黃淑嫻今(18日)回覆立法會議員書面質詢時表示,本港今年有7宗野豬傷人個案,漁護署今年首11個月已進行317次捕捉野豬行動,並人道處理共633頭豬,當中以南區涉及的數目最多,共進行48次行動、處理96頭野豬。她表示,漁護署正全面檢視現行的野豬管理策略及相關措施,已委託野生動物管理專家協助深入檢視並制訂優化的野豬管理行動計劃,並設立執行時間表和監察機制,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檢討工作。
漁護署2021年11月起施行「殺豬令」,捕捉及人道處理市區出沒野豬。黃淑嫻說,統計結果顯示,全港野豬數目由2019年的約2500頭,降至今年約900頭;野豬滋擾黑點數目最新為15個,較2022年的42個減少約64%。
提出書面質詢的議員陳月明表示,收到多位新界地區人士求助,稱野豬滋擾問題嚴重,今年11月於打鼓嶺更發生農夫遭野豬襲擊受重傷的事件。黃淑嫻說,已在事發區域放置捕獸籠、設置網絡監察攝影機,冀盡快捕捉該野豬,食環署亦已在當地的垃圾收集站採用經改良的垃圾桶,防止野豬爬進覓食。她續指,漁農署轄下的大龍實驗農場會定期舉辦講座,講解農田上預防野豬的方法,合資格的農戶亦可向漁護署申請資助,以購置預防野豬的設施。而截至12月10日,署方年內針對野豬在農田、鄉村出沒而造成滋擾及破懷的情况,安排101次捕捉行動,並人道處理共224頭野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