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委會及轄下的兩個小組委員會今(17日)舉行年結記者會。財委會主席陳振英稱,公共財政在疫情後進入整固階段,財委會亦做好把關工作,確保公帑用得其所。面對政府千億財赤,坊間有呼聲要求公務員減薪,陳振英憂慮公務員減薪或引起漣漪效應,令「300多萬香港打工仔都有一大部分會受到影響」,認為若經濟持續改善,減薪在這一刻未必是最好的選擇。他又稱,立法會在會議後和政府之間大量的溝通工作,以非常嚴謹和審慎的態度審議項目撥款建議。
陳振英指,憂慮公務員減薪或引起漣漪效應,因很多商會會參考公務員薪酬調整,認為公務員不論涷薪或減薪「影響的不只是我們10幾萬的公務員,而是我們300幾萬香港打工仔都有一大部分會受到影響。大家是否想見到香港會好大部分打工仔都會面臨減薪?」他認為,即使問責官員減薪,對改善財赤的效果只是「九牛一毛」,若經濟持續改善,減薪在這一刻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又指若財政司長在明年財政預算案能推出好措施,「相信遠比一個姿態上的動作重要。」
財委會主席陳振英指,截至今年12月13日,財委會於本會期共批出58項建議,並完成審批政府提交的所有項目,涉成交額共2499億元,包括8項人事編制、 28項公務工程撥款建議;就22項非公務工程撥款建議,涉及成交額614億元,包括新生嬰兒獎勵金計劃共23億元,生命健康研發院資助計劃共6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共100億元,以及取消強積金對冲安排的資助計劃共336億元。
會議時間方面,財委會合共舉行35次會議,總時數90小時35分鐘,當中有26次會議用以審批撥款建議,一個項目平均需時1小時55分鐘,而部分較受公共關注的項目,如荔枝角收押所重建計劃,以及沙田T4號主幹道工程,則分別用約4小時審議。財委會在今年4月舉行21個環節共32個小時的特別會議,以審核2024至2025年的開支預算,包括36項人事編制及公務工程的建議,其中6項獲委員會進一步討論,包括古洞北新發展區新公共街市建造工程。
政府千億財赤,陳振英指,立法會一直都是用一個非常嚴謹和審慎的態度,所有財政撥款建議都要有三級制,首先交由18個事務委員會,若涉人事或工務則交至兩個小組委員會,最後才遞交財委會審議,強調「鏡頭後,議員和政府之間大量的溝通工作,其實大家看不到。」他又舉例,財委會在審議沙田T4號主幹道工程撥款時,相關部門亦與委員會面,講解項目造價及效益,最終政府縮減工程範圍及調低項目費用,令項目獲通過,認為反映財委會並非所有建議都照單全收,在政府需開源節流時更應「睇餸食飯、應洗則洗。」
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主席易志明稱,委員會通過10項人事編制建議,當中8項已獲財委會批准,包括引進重點企業、籌備國際調解院、參與大灣區建設,以及推動數字政府等。委員會亦批准開設兩個常額職位,分別設於律政司及資訊科技署,並開設5個有時限編外職位及3個有時限的非公務員職位,包括設於房屋局負責簡約公屋及簡樸房的3個有時限編外職位。委員會另保留4個有時限編外職位,為屋宇署負責監督新界豁免管制屋宇的僭建物執法工作。
易志明表示,會期內委員會共召開8次會議,總時數約17.5小時,平均審議約2小時。他表示,觀察到委員就人事編制建議的提問,聚焦開設或者保留職位的理據、提出績效指標等,亦會詢問政府可否透過內部調配代替增聘人手。
工務小組委員會主席謝偉銓稱,今年度會期小組委員會總共舉行14次會議,總時數逾32小時,共審議及批准了24項工務工程撥款建議,總撥款額達1789億元,其中950億元撥款用於土地及房屋範疇。謝偉銓稱,社會關注政府有沒有足夠公帑推動多項基建發展項目,惟強調工務工程是對社會非常重要的投資,委員審議撥款態度審慎,不時建議當局透過優化設計及採用先進建築技術等措施,減少建築成本及提升工程效率。他舉例,政府就新田科技城交予小組委員審議的造價為271.75億元,較審議階段少28.28億元;而第二批簡約公屋項目及西貢公路改善工程的第二期項目,亦較原先估算調低約1成半,即分別為98.37億元及27.4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