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漁農自然護理署今日(8日)公布「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普查結果,本港珊瑚今年夏季受白化影響,該署的普查證實,本港有13個地點錄得珊瑚白化現象,包括東平洲的亞媽灣和王爺角、赤洲、海下灣磨洲、橋咀洲等,指可能因本年夏季水溫上升所致。不過,該署指隨着上月開始海水溫度下降,大部分出現白化的珊瑚已陸續開始恢復健康。
參加普查的義務潛水隊利用「珊瑚檢視」特定的珊瑚健康監察表,量度珊瑚色素的濃度,藉以評估珊瑚的健康狀況。今年的珊瑚色素平均健康指數為3.95,低於去年的4.28,但仍高於一般平均值3,認為這顯示整體珊瑚健康狀況大致良好。珊瑚的顏色越深,表示健康狀況越佳。
為期5個月的「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六月展開,普查範圍廣闊,涵蓋多個具重要生態價值的地點,包括本港東部水域最多珊瑚的地方,由北面的東平洲一直伸展至南面的果洲群島。33個普查地點中,其中九個位於海岸公園,包括海下灣海岸公園、印洲塘海岸公園及東平洲海岸公園。潛水隊在各個普查地點錄得不同的珊瑚覆蓋率,由12.8%至75.1%不等,當中以海下灣珊瑚灘的珊瑚覆蓋率最高。共有11個普查地點錄得超過50%的珊瑚覆蓋率,其中5個地點位於海岸公園。
漁護署積極研究應對珊瑚白化的方法,並於8月邀請多位本地珊瑚和海洋科學專家分享對保護本地珊瑚的看法,共同探討相關研究和保育工作的未來方向,包括識別及加強監測與珊瑚白化現象有關的主要環境因素,以及籌劃緩解本地珊瑚白化影響的研究項目等,有助制定合適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