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立場新聞案|李立峯指判辭對媒體理解與業界不一 若未充分考慮行業規範和認知或難有說服力 (17:10)

已停運的「立場新聞」母公司、前總編輯鍾沛權、時任署任總編輯林紹桐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在區院被裁定罪名成立,為回歸後首宗傳媒煽動罪成案件。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於《明報》撰文指,判辭對民情與媒體的關係、媒體運作的原則,以及時事評論的本質的理解,與不少新聞工作者和時事評論員的理解不一。

李立峯在文章提及,若民眾不信任政府時,會容易接受負面資訊,以情緒化的表達方法批評政府,會火上加油。不過對傳媒而言,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反映民意,若民眾非常不滿政府,媒體將之反映亦有助政府了解民情,「為民喉舌,是很多傳媒人的常識。」李立峯亦指,新聞機構每天都發布跟時事相關的信息,媒體處理政治觀點表述時「會做某種整體考慮的」,若考慮新聞機構是否涉及煽動時,把少數文章抽離於媒體所提供的整體內容去理解「意圖」,跟媒體實際上的運作也有很大出入。

案件亦涉及被指具煽動意圖的評論文章。李立峯認為,時事評論不是學術論文或法庭判決,沒必要考慮所有事實,指判辭認為立場新聞刊登的文章怎樣才算「考慮全面」和「過分詮釋」均難有清晰界線,「若人們覺得某評論不全面或過分詮釋,可以回應反駁。在開放社會裏,不同言論和觀點自然會互相補足碰撞。」

未見有學術研究將「立場」納「本土派媒體」

李亦認為判辭指立場新聞的定位是「本土主義」,亦是基於某些事實再加以演繹和詮釋後的結論,同時提及至今未見關於香港網媒的學術研究文章會將立場新聞歸類為「本土派媒體」,又認為如果法庭在判決一宗關乎一個行業的案件時,在處理社會事實的問題上若不盡量考慮行業本身的規範和認知,判決對該行業以至了解該行業的人而言「很難有說服力,也可能會對行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害。」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