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昨(28日)就捕鼠成效及未來安排與業界代表會面,指新捕鼠措施成效尚佳。食環署潔淨及防治蟲鼠組高級總監孔世傑今早(29日)接受港台訪問時指,相信捕鼠數字上升是由於署方及業界投入更多資源捕鼠,而非由於老鼠總數增加。
局方昨指去年捕獲7.26萬隻活鼠,其中有36400隻活鼠由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捕獲,約佔總數50%。孔世傑稱,夜間捕鼠隊的行動囊括日間無法捕鼠的地點,利用老鼠夜間出沒的特點,於凌晨在重點防治區安裝老鼠籠及鼠餌,並於清晨收回。
食環署早前採用「鼠隻活動調查」代替鼠患參考指數,半年發布一次,並於鼠隻活動調查中發布全港「無鼠百分比」為95.1%。孔於訪問中透露,署方利用熱能探測攝錄機監察老鼠行動,「無鼠百分比」指影像中無老鼠影像在總影像中的佔比。「鼠隻活動調查」顯示,部分地區「無鼠百分比」與全港指數差距較大,如灣仔(87%)、深水埗(90.3%)。孔世傑表示,會配合當地人士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地區投放捕鼠資源。他亦指,當前熱成像、AI技術確無法實現精確定位個別老鼠,並且鼠隻活動調查只能約半年舉行一次,亦相信半年一次的安排已經足夠。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亦指滅鼠行動確有成效,指業界在工作時發現街道整體、後巷都較整潔,加上改善處理廚餘方式,亦有助打擊老鼠生存環境。不過他建議政府加強監察私人地方捕鼠行動,指不少私人地方反而有鼠患隱憂,而相關地方主要依靠持分者處理鼠患,亦未推廣智能捕鼠裝置,持分者可能貪平而選擇劣質捕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