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灣區啟航:『南海I號』與海上絲綢之路」展覽將於明日(16日)起至明年2月12日舉行,在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約255件展品,包括從南宋時期沉沒、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商船「南海I號」出土文物,以及粵港澳三地相關文物,以展示粵港澳大灣區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貿易角色。
「南海I號」於2007年被打撈出水,截止2019年共有近18萬件出土文物,包括南宋淳熙十年時期的南海窰醬釉「淳熙十年」印文四繫罐,罐上印有「淳熙」及「十年」印文,再結合船上發現最晚年號的南宋孝宗時期銅錢「淳熙元寶」,可藉此推斷「南海I號」最後出航時間在淳熙十年或以後。
「南海I號」出土文物中亦發現大量肩部印有紋飾和文字的醬釉陶罐,又名「廣東罐」。是次展覽將展出在香港九龍城出土的宋元時期「廣東罐」,反映香港自宋代以來是貿易航線的中轉站,南宋後仍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對外貿易中扮演一定角色。
另外,展品也包括在澳門聖保祿學院遺址出土、明代的景德鎮窰青花象首軍持,而軍持流行於東南亞國家,由此可證明澳門在海上貿易也有角色。
發展局長甯漢豪說,發展局、澳門與廣東省相關部門在2022年簽訂有關文物保育的意向書,簽訂意向書以後合作無間,這次展覽屬第二個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策劃的展覽,透過是次展覽可感受到粵港澳三地的文化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