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及香港教聯會就攜子女來港的人才家庭狀况舉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來港人才以從事金融業最多、佔22%,惟另有約22%受訪者表示暫時未有工作;約62%受訪者的18歲以下子女在香港就學,大部分入讀本地政府資助的中小學。協會建議政府了解未就業人才的情况,考慮如何協助他們與所屬行業的企業對接,亦要持續關注來港人才家庭學童的情况,包括他們在學業及情緒支援。
兩機構於今年7月舉行問卷調查,共收到597份回覆,當中約72%受訪者通過高才通計劃來港。調查發現,來港人才以從事金融業的最多,其次為創新科技、金融科技等,佔約18%;另亦有約7.2%人士表示計劃創業。子女就讀學校類型方面,近三分二的家庭子女會在港入學,當中以就讀本地資助中小學人數最多、其次是直資學校。調查結果亦顯示,約86%受訪者來港後選擇租屋,僅約9%人士選擇置業;家庭收入在5萬至10萬元區間的家庭佔比最高,達約36%。
高才通協會會長、選委界議員尚海龍表示,大部分高才因為香港教育制度而來港,惟報讀學校競爭大,冀加強支援高才子女報讀學校。內地專才謝太經高才通來港工作,但仍與丈夫和子女在深圳居住。她說,子女在深圳就讀排名前列的小學,希望他們能入讀香港「band 1」小學,但競爭激烈,插班名額更少,所以暫未帶同子女來港定居。她期望政府提供更多支持,例如為專才子女預留插班名額。另一內地專才魏先生亦憶述,來港後花了一個學期,才成功為3名子女找到學校取錄。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居港的受訪者當中,不足一成選擇買樓置業。經高才通計劃來港的任太原本居於韓國,去年8月到香港,她說一家在韓國居於別墅,香港同類物業的價格較高,所以仍在觀望是否置業。她續說目前息口較高,從投資角度而言將存款放在銀行較置業更理想,笑說利息收入已足夠應付日常開支。尚海龍分析,置業是「人生大事」,專才落戶香港後先租樓很合理,相信置業比例會隨時間增加。他促請政府與內地商討放寬資金來港限制,舉例高才續簽簽證後,就可放寬其資金來港的要求。
調查亦發現約兩成受訪者目前待業,尚海龍解釋由於部分受訪者剛取得簽證,或者來港不久,仍在尋找合適工作,認為情况不算特別。
政務司長陳國基日前表示正考慮放寬高才通計劃,指部分非「百強大學」的個別科目較有名。教聯會副主席、選委界議員鄧飛認為,政府應按照「八大中心」定位調整名單,舉例內地一些大學整體排名不算高,但其理工或專業學科表現出眾,期望放寬計劃有助香港吸納相應人才。
協會認為,來港人才工作的行業相對集中,建議向有意創業人士提供更多支持與服務,又提議僱主為人才提供住房優惠或宿舍,為他們解決居住上的挑戰,以吸引人才來港工作。協會又認為政府亦制定指標,用以衡量人才對香港的經濟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