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22:36更新】機電署前日(2日)公布一宗資料外泄事故,涉及一批於兩年前新冠疫情期間「圍封強檢」所收集資料,受影響14幢公屋大廈包括啟晴邨、元州邨、友愛邨等,涉及約1.7萬名市民的姓名、聯絡電話、身分證號碼及住址等。本報向政府新聞處查詢,各有份參與「圍封強檢」的政府部門,是否仍有保存有關個人資料。
醫務衞生局回應指,在疫情期間,處理相關資料的政府部門會視乎需要,向醫務衞生局提供資料作防疫用途。就該局所收集與病毒檢測有關的個人資料,除涉及跟進檢控個案的資料外,其他個人資料已於2023年8月或之前刪除。
民政事務總署指,就該署在行動中所收集到的個人資料,已全部銷毀。
教育局回應指,已在2023年刪除在進行「圍封強檢」行動時所收集的個人資料。
勞工及福利局回應指,該局與其轄下部門進行圍封強檢期間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均已於行動結束時轉交衞生部門作跟進之用,並無另行保留。
路政署指,曾於2022年9月1日協助進行一次「圍封強檢」行動。該署已於行動完結後短期內銷毀收集到的個人資料。
康文署指,就「圍封強檢」所收集與病毒檢測有關的個人資料,除涉及跟進檢控個案的資料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已經在2022年7月刪除所有其他個人資料。
公務員事務局指,就「圍封強檢」所收集與病毒檢測有關的個人資料,公務員事務局已經在2023年刪除。
保安局發言人指,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保安局及轄下紀律部隊和輔助部隊曾派員協助進行圍封強檢行動。除用作檢控的資料外,其他圍封強檢期間收集的資料,均會即時交回相關主事部門處理,並無另行保留。
環境及生態局指,該局與轄下部門就「圍封強檢」行動所收集的個人資料,於行動結束時已轉交衞生部門作跟進之用,並已經全部刪除。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指,該局與轄下曾參與「圍封強檢」行動的部門(即知識產權署、投資推廣署、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香港電台、工業貿易署)已刪除在行動中收集的相關資料。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指,該局及轄下部門 (即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創新科技署及效率促進辦公室) 已於行動完結後刪除有關資料。
房屋署回應指,在疫情期間配合衞生部門,運用署方當時已有的租戶資料於房委會轄下公共屋邨執行「圍封強檢」工作,無需亦沒有額外收集個人資料。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指,財經事務科與轄下部門進行圍封強檢期間所收集的個人資料,已於行動結束時轉交衞生部門作跟進之用,並無另行保留。
庫務科轄下曾經領導圍封強檢的部門,完成圍封行動後已將資料交予衞生部門跟進,並已刪除所有個人資料。
發展局指,該局轄下部門(除機電署)在圍封後,除涉跟進檢控個案轉交相關部門,其他資料已刪除。機電署上周公佈已外泄的資料已於4月30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