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首批大灣區護士將離港 第二批月底起分批抵港 (13:27)

參與醫管局首屆「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的70名護士下周將離港,醫管局今日(2日)公布,第二屆100名廣東省護士將分兩批來港,並擴至派往深切治療和外科等專科部門交流,首批已於上月16日抵港,第二批將於本月底來港。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稱,探討擴至哪些專科時,會考慮服務需求和護理知識是否相若,「(香港)護士流失去外國也是這些科目最搶手」。

第一屆70名護士去年4月起來港交流10.5個月,主要安排至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工作。第二屆有逾650名廣東省護士報名參加,由廣東省衛健委統籌筆試和面試,最終共100名護士通過遴選並獲提名,交流期與首屆相若。

第二屆來港護士平均有9年相關臨牀經驗,全部持有學士學位,包括10名屬於副主任護師,即等同醫管局副顧問護師。上月來港的第一批14名護士來自心臟重症監護、眼科、內視鏡科,第二批86名則來自老年護理、圍手術科和重症監護。唐華根說,計劃本身要求參加護士須至少3年專科工作經驗,第二屆護士年資最淺至少5年,最長達13至14年,將獲派至與本身專科相符的部門,例如重症監護護士將派至深切治療部,圍手術科將派往手術室。

參與第一屆交流的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護士劉佳麗,本在內地從事護理工作近8年,過去10個多月先後獲派至沙田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老人科。她說由於在內地主要也是照顧長者,而兩地護理程序相若,並只需按指引處理,「對我來講無咩挑戰」。她稱兩地醫學術語略有不同,以英文術語溝通便無問題。

被問如何評估本港公營醫療體系需求龐大,劉說各地醫院「都是一樣的壓力」,醫管局服務以人為中心,照顧病人入院前、住院和出院後復康,已盡量減少病人住院時間,並開設護士診所,有助縮減門診輪候時間,發展智慧醫院亦有助紓緩服務壓力。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護士陳翠霞在內地工作11年,從事老年心血管科,來港後在馮堯敬醫院交流。她說來港最難是適應新工作環境和與新同事合作,但只要「多做多練多思考」,很快便適應。

唐華根稱,立法會未通過修訂《護士註冊條例》,醫護在交流初期關注工作權責,因大灣區護士只能在本港護士監督下工作。被問修例後局方會否聘請曾來港交流護士,他稱兩地語言和文化相近,「如果熟悉的、有信心的,(聘請)機會當然會大些」,故持歡迎態度。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