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0日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出現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故障事件,選管會專責調查小組今公布中期報告,稱選管會技術團隊在按今次選舉而修改系統時,無考慮實際操作時的流量影響,未有充分的荷載測試,故引致系統故障,又稱無證據顯示有人試圖破壞系統,可排除遭受外部攻擊可能性。選管會將向特首遞交報告。
選管會委員、專責調查小組主席文本立表示,小組多次檢視伺服器日誌及其他紀錄,分析系統流量數據及執行資料,並從模擬測試中發現,事發時雲端系統及中央處理系統負荷近百分百,由於隨著投票時間增長,令系統運算時間隨之上升,中央處理系統最終未能負荷;另外選務人員登入程序亦出現樽頸位,在登入程序時不必要地佔用伺服器資源,最終令系統難以執行發票程序。
文本立說,電子選民登記冊於2021年立法會選舉中首次使用,與建設電子登記冊承辦商的合約在選舉後結束,並由選舉事務處接管維修及維護系統。而選舉事務處的技術團隊因應今次選舉修改系統設計,修改時未有考慮系統受壓情况操作下的流量影響,又因錯誤評估修改性質屬輕微,而沒有進行充分的荷載測試。
他又稱,選管會及選舉事務處就選舉系統設「三重確認制度」,以確保系統可運作正常,其中第一重由選舉事務處技術團隊就系統日常內部測試;第二重為獨立承辦商,就新系統或舊系統的調整,作評估及測試;第三重則為各方專家,包括資科辦、大學、資訊科技界人士等組成的技術諮詢委員會作全面審視。文本立說,由於選舉事務處技術團隊未有充分向另外兩重架構,講述系統修訂詳情及影響,令架構未能發揮應有作用。他表示,會考慮如何加強第二及第三重架構的角色,以可更主動作覆檢。
多次被問到今次事故應由誰問責,文本立強調,調查小組只負責調查事作成因及作出建議,問責問題由行政當局跟進。他又說,由於中期報告內有解釋系統的設計特點及細節 流程,為免導致對系統的安全有不良影響,故不會公開報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