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失胎婦女易受情緒困擾 港大促加強認知及支援 (13:24)

香港大學發布「香港婦女生育與精神健康及求助歷程」研究結果,發現失胎為其中一項為婦女帶來心理影響的生育健康問題。近四成半受訪者的精神健康受生育問題影響,包括患上情緒困擾、焦慮症及抑鬱症等;逾三成半受訪者表示有兩至五種精神健康問題。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期望,社區可提升對生育相關的精神健康問題認知,肯定因生育健康問題帶來的心理影響,讓有需要的婦女獲得適切關顧。

曾經歷失胎的Kandy憶述,她在多年前確診多囊卵巢綜合症,幾經辛苦終於在7年前懷孕,「第一次聽到(胎兒)心跳聲很感動」,惜最終流產。她指當時醫院未太重視支援失胎媽媽,「比較低週數的(胎兒),他們會覺得都未成形,但對媽媽來說,聽到心跳就已經是(生命)。」Kandy在失胎後一段日子陷入自責,整日以淚洗面及失眠,幸在丈夫的陪伴下度過難關。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的研究團隊於今年7月至9月經網上問卷,在社交媒體和社區網絡招募,分析356名18歲或以上、曾經歷或被診斷患有生育或生殖健康問題婦女數據。

研究發現,逾四成半受訪者經歷多於一種生育健康問題,如多囊卵巢綜合症、子宮肌瘤及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有155名(44%)受訪者表示精神健康受到生育問題影響,從而患上情緒困擾(62%)、焦慮症(44%)及抑鬱症(29%);逾36%有超過兩種或以上精神健康問題,約一半人曾尋求幫助或建議。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陳凱欣表示,生育健康問題對婦女的精神健康有顯著影響,特別對曾經歷流產或受不孕問題影響的婦女。婦女對生育健康的知識、辨別是否需要專業協助的能力,以及對社區資源的認識度,亦會影響她們是否向他人求助。她期望社區提升對生育相關的精神健康問題認知,肯定因生育健康問題帶來的心理影響,讓有需要的婦女獲得適切關顧。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賽馬會「小足.福」失胎支援計劃項目經理伍毅寧表示,10月15日為國際失胎紀念日,讓經歷失胎的父母懷緬逝去的孩子,也讓公眾關注及支持他們。「小足.福」失胎支援計劃即日起至本月15日舉辦「我們都是父母-失胎關注週」公眾教育活動,促進為失胎父母建立具同理心及關懷的社區。內容包括公眾教育講座、失胎父母的支援小組、專業培訓及研討會等。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失胎 香港大學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