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樂施會:本港首季逾130萬人處貧窮狀態 貧富更懸殊 (13:07)

樂施會今日(19日)發表香港貧窮狀况報告,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後發現今年第一季的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逾136萬人處於貧窮狀態;最貧窮及最富裕的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亦由2019年疫情前的34.3倍進一步擴大至今年首季的57.7倍,反映即使疫後社會復常,低收入及高收入家庭的經濟復原進展呈兩極化。樂施會建議,政府應調高最低工資至每小時48.5元、創造更多彈性兼職崗位及提供其他誘因,以協助基層就業,另按劏房人口比例將「社區客廳」擴展至18區。

樂施會以政府統計處2019至2022年及今年第一季數據,按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劃分為10等份,發現在今年首季,最貧窮一成住戶(第一等份)的家庭月入中位數僅2300元,較疫情發生前大跌超過三分一,但最富裕的一成住戶(第十等份)家庭月入中位數達13.2萬元,較2019年上升逾一成。整體家庭月人中位數為約2.9萬元,較疫情前微升1.7%,約為500元。

此外,樂施會指疫後仍有近21萬人處於在職貧窮,佔就業人口中的6.4%。按行業分析,在職貧窮比例最高為26.6%的「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即每10位就有1位為在職貧窮。至於今年首季的失業率為3.1%,有超過11萬人失業,當中4成處於貧窮狀態;60.4%貧窮失業人士指被公司遣散或解僱,逾57%貧窮失業人口失業達2個月或以上,更有31%失業半年或以上。

非經濟活躍貧窮人口亦大幅上升至逾110萬人,較2019年增加10.6%;非經濟活躍人士貧窮率達32.4%,明顯高於整體貧窮率20%。當中51.5萬為65歲或以上的貧窮長者急增31.5%,另由於托兒設施嚴重不足,貧窮婦女於今年首季的勞動參與度亦比疫情前和疫情期間更低。

樂施會總裁曾迦慧指出,雖然社會全面復常,但貧富懸殊問題愈發嚴重,貧窮家庭更加「水深火熱」,對整體社會已經響起警號。她呼籲政府在考慮進一步輸人外勞前,應先透過調高最低工資、創造就業和提供其他誘因,以協助基層就業。同時,政府應加強對劏房家庭的支援,按劏房人口比例將「社區客廳」擴展至18區。另透過「官商民」合作的方式,投放資源培育和支持更多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創新扶貧項目,以擴大慈善事業的規模和影響。

樂施會助理研究及倡議經理梁名峰則指出,不少長者退休後,仍有工作意欲,建議政府參考日本做法,從不同層面發掘銀色經濟,提供更多兼職崗位,讓長者按個人狀况申請,「不需要(將退休長者)當成洪水猛獸」。另他亦留意到現時市面以全職工作居多,令一些需要照顧家庭的婦女難以找到合適工作。

問及第二季貧窮狀况會否改善,梁指首季貧窮人口上升主要因為非經濟活躍人口增加而導致,即使經濟回復比例更高及失業率更低,對這些人士的影響不大,預計貧窮狀况不會大幅改善。

樂施會亦表示,未來將研究更多方法,如將基本生活、社交及心理需要等指標納入貧窮線等,以更好地反映基層狀况。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