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深水灣現鯨蹤 漁護署稱傍晚曾在南區水域發現鯨魚 呼籲市民勿出海觀鯨 (21:17)

本港相隔不足兩個月再現鯨蹤,網上流傳片段顯示南區深水灣出現一條鯨魚載浮載沉。漁護署今日(11日)表示,該署與相關部門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前往港島南區水域巡查,並在政府飛行服務隊協助下,曾於傍晚在相關水域發現鯨魚出現,其後失去蹤影,該署正與本地及海外專家商討有關鯨魚的品種、狀况及對其保護的合適措施。漁護署呼籲市民不要乘船出海觀看或追蹤鯨魚,如市民在海上發現鯨魚出沒須保持不少於100米距離,減慢船速盡快離開,否則政府人員可能會採取執法行動。

漁護署表示,已聯同水警及海事處在曾發現鯨魚出沒海域派員加強巡邏,在場政府人員會指示接近鯨魚的船隻離開,並會對拒絕合作的相關人士採取執法行動,以確保鯨魚不會受到船隻滋擾。該署稱,會繼續聯同相關部門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巡查該處一帶水域,以確定該鯨魚位置、品種及健康狀况等,密切監察其情况。

漁護署補充,所有鯨豚動物均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170章)保護,不負責任的觀鯨行為或構成故意干擾受保護野生動物,違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監禁一年及罰款10萬元。

城市大學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傳染病及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葛展榮翻看網上片段後稱,雖未見該鯨有明顯傷痕,但噴氣孔後方有凹陷痕跡,俗稱出現「花生頭」(Peanut Head),有機會是營養不良,情况令人關注。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估計,該鯨屬小抹香鯨或侏儒抹香鯨,為小型鯨類,一般居於外海深水區,較少靠近船隻。他稱南區不如西貢般易租艇,且該鯨體積小、難目擊,強烈呼籲市民切勿出海觀鯨,否則只會重蹈覆轍,也憂慮該鯨被漁網誤捕導致受傷。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