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初選案|何桂藍出庭談北京留學經歷及做記者原因 指「攬炒」意義言人人殊 (14:17)

民主派「35+」初選案被告何桂藍,今(18日)出庭自辯。她表示於2019年之前,從未想過離開記者崗位,因為公共輿論尚有空間,應要有人梳理政治爭拗,「本身已經諗住做到坐(監)為止,坐完監就之後再算啦」。何桂藍形容「攬炒」是一種精神,「就係明知自己會承受好大嘅代價,簡單來講就係會炒埋自己,都要堅持做自己認為應該做嘅嘢」。

何桂藍於2008年入讀北京清華大學,至2012年畢業。她說身邊近八九成內地學生有意到美國進修,有感「如果所有最好嘅人仆住要走,我覺得好pathetic(可悲)囉」,但另一方面,當時是中國公民社會發展最蓬勃的時候,她觀察到內地不公義情况,亦有人堅持抗爭。

何桂藍於2014年加入「主場新聞」做記者,曾獲人權新聞獎和亞洲出版業協會獎項,其中一篇作品講述佔中發起人陳健民對內地公民社會的貢獻,「點解佢有咁深嘅羈畔,都要返香港搞佔中」。她稱當時覺得香港和內地相似,「政權想捽死你,一下就捽死你」,知道記者工作不會長久。

被問到「五大訴求」的意思演變,何桂藍表示2019年6月12日金鐘示威後,民陣發聲明要求撤回《逃犯條例》、調查警察行動、釋放被捕者和撤回暴動定義,為五大訴求的雛型。事隔3日後,梁凌杰在金鐘太古廣場天台展示訴求,亦在網上流傳。後來示威者七一衝擊立法會,她指網上流傳一份作者不詳的宣言,稱抗爭者出於對香港無窮無盡的愛,「唔想香港為公義再添亡魂」而衝入立會,該宣言為五大訴求的源起。

至於何謂「攬炒」,何桂藍指反修例運動以來,攬炒已有不同意思;最開始的意思是將香港政府和警察的「不義行為」傳達予國際社會,「從而令到中國唔可以維持香港一切正常嘅假象」。她提到,戴耀廷曾遭激進派攻擊,「甚至話部分激進派係唾棄佢」,因為戴經常發表創見,「有啲真係好痴線」,例如在社會氣氛低迷之時,豪言要找400多人填滿區議會選區。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