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紓公立醫院負擔,港府去年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其中重點推廣「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慢病共治計劃)及「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表示,計劃今年第四季推行慢病共治計劃,並會推出「健康人生計劃」,助家庭醫生及市民就年紀、性別、家族風險制定預防方案。
彭飛舟今(19日)出席「家庭醫生推廣日」活動時表示,希望建立具可持續性醫療系統,強調家庭醫生為建立基層醫療網絡的重要角色。他表示,將於今年第四季推行慢病共治計劃,並會推出「健康人生計劃」,讓家庭醫生及市民根據不同年紀、性別、家族風險制定預防方案,盼將其推廣至「所有市民身邊」,讓市民有能力照顧並管理自身健康。
彭飛舟隨後表示,稍後會將健康人生計劃定為家庭醫生的「最佳治療方案(best practices)」,醫患日後可按照相關框架規劃預防方案,如「咩年齡打咩針最有效、有家族風險應該儘早進行咩篩查」等。
醫衞副局長李夏茵則表示,家庭醫生有助推廣疫苗注射、癌症等疾病篩查等,對疾病防控同屬不能缺少的角色。她表示,港府透過強化現有家庭醫生登記制度,加上慢病共治計劃,希望將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概念逐步落實。彭飛舟補充,現時已有約3100名基層醫療醫生登記加入《基層醫療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