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消委會︳28款黑木耳雪耳等含金屬污染物 12款有除害劑 消委會稱食用風險不大 (12:20)

消委會測試28款預先包裝的乾製耳類食用菌樣本,包括黑木耳、白背木耳及雪耳,發現全部樣本均檢出金屬污染物「總砷」和鉛,當中逾4成樣本檢出至少1種除害劑。消委會稱,金屬污染物及除害劑的檢出量均不多,加上市民每次食用分量有限,故整體食用風險不大。消委會已將測試結果交由食安中心跟進。

消委會於去年8月至9月搜集10款黑木耳、9款白背木耳,及9款雪耳樣本,其中「位元堂」及「大地の作」的黑木耳樣本,「光大」、「余仁生」的白背木耳樣本,均檢出1種除害劑殘餘,但份量低於香港《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所訂的限量。

8款雪耳樣本分別檢出1種至5種除害劑殘餘,當中「價真棧」檢出的除害劑種類最多,共有5種。標示為有機的「點點綠」則檢出4種除害劑殘餘,當中阿維菌素B1a殘餘量為每公斤0.29毫克,達《除害劑規例》規定的每公斤0.02毫克最高殘餘限量。不過,消委會指,市民一般用量不會構成健康風險,以1個60公斤的成年人計,每日要進食207克雪耳,即煮熟後約21碗 ,才可能會對健康構成風險。

「仁御堂」雪耳亦檢出2種除害劑,當中炔蟎特(Propargite)的檢出量為每公斤0.28毫克,高於歐盟限量,不過成年人每日要進食2.1公斤,即約煮熟後約214碗雪耳,才有機會對健康帶來可見的風險。消委會促請業界對產品恆常測試,確保除害劑殘餘量符合規例。

室溫浸泡菇類的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

另外,消委會發現全部黑木耳樣本均檢出「總砷」、鎘、鉻和鉛,「大地の作」的樣本亦檢出微量總汞;白背木耳樣本均檢出總砷及鉛,「金御膳」及「老上環」樣本檢到微量鉻;雪耳樣本均「總砷」、鎘和鉛,「樓上」樣本有微量鉻。消委會稱,食用菌無可避免會累積金屬污染物,所有樣本的金屬污染物含量均遠低於相關規例上限,提醒市民食用前要徹底沖洗,亦要避免因偏吃某幾類食物,而過量攝入金屬污染物。

消委會又提醒,由於浸泡的雪耳和木耳,較易受「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污染,當中或產生毒素「米酵菌酸」,一旦產生,沖洗或烹煮都不能破壞其毒性,而中毒後或出現腹痛及嘔吐等病徵,情況嚴重更可引致肝功能異常,故室溫浸泡菇類的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否則應放入雪櫃浸泡;市民亦應妥善儲存煮食後的耳類食用菌,剩菜應在烹煮後2小時內放進4°C或以下的雪櫃儲存,於雪櫃存放超過3天的剩菜應棄掉。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消委會 黑木耳 白背木耳 雪耳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