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研究發現兩成受訪性小眾曾試改性向 當中逾七成擁宗教背景 (18:38)

關注性小眾的團體真光社,早前聯同教大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陳俊豪就性小眾試圖改變性傾向的情況進行研究,研究發現,有21.9%受訪者曾試圖改變自己的性傾向,其中73%曾試改性向的受訪者均擁有宗教背景。

該研究由真光社聯同教大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陳俊豪於2020年8月至2021月3月期間,以網上問卷方式進行量性研究,成功訪問了219名性小眾。而在曾經試圖改變性傾向的受訪者中,有43人屬自發試改性向。另有26人曾受他人驅使改變性向,他發現試改性向的受訪者大多都受到多於一方的壓力驅使下而改變性向,提出建議的包括家人(50.0%)、宗教領袖(42.3%)及信仰群體(34.6%)等。

在自發及他發試改性向的受訪者最主要以宗教方式試圖改變性向,包括祈禱、禁食及驅鬼等。兩組受訪者分別有14%及26.9%的人曾經參加性向轉變課程,另外亦有7.0%及11.5%曾接受藥物治療。研究更發現,在曾嘗試改變性向的受訪者中,39.6%的抑鬱水平達至臨床水平,另有83.3%曾現自殺念頭。

該研究另根據問卷結果及受訪者意願,邀請了11位受訪者參與深入訪談,受訪者均曾嘗試自行扭轉性傾向,包括以壓抑個人性別氣質、禁慾等方式。研究發現,性向試改並非只是個人選擇,背後牽涉更大的社會因素,包括社會對性小眾的接納程度及公共教育的多元性。

真光社主席黃政光指,目前坊間仍有機構巧立名目,以「全人發展」、「關係復原」等主題掩人耳目,引導性小眾參與「拗直治療課程」,故他建議政府應盡快立法禁止本地任何機構舉辦拗直課程,並需加強醫學界及社福界對性小眾的認識。

曾接受「拗直治療」但未有改變性取向的Alvin,來自基督教家庭,曾就讀基督教學校,他指一開始已經「種下恐同的種子」。中學時期他曾暗戀一位「知己」並感迷失,故被「知己」轉介去社工輔導,惟社工以Alvin對「朋友期望太高」的方式去處理,Alvin憶述事件指:「在青少年時期,錯過咗一個時機去承認自己」。及後大學時期,他由暗戀對象轉介他去改變性向的機構,結果改變過程中造成情感及性方面壓抑,形容猶如「越唔畀自己食飯就越肚餓」。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