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醫院一名學護於2018年為患舌癌的六旬漢抽痰,病人突然嘔血,3周後死亡,死因研訊今(14日)續審。家屬結案陳辭時形容此案是人為疏忽,悲劇亦可以避免,並對家屬帶來慘痛的回憶,批評涉案的學護及護士屢次更改口供,反映他們誠信有問題;至於醫管局一方則稱事主是死於不幸。專家證人又供稱,造口喉管需要定期檢查,因為病人完成手術後會退腫,導致容易鬆脫,惟他無法得知當時事主情況是繫得太緊或太鬆。研訊暫定於本周三(16日)裁決。
專家證人、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臨牀教授曾敬賢供稱,學護無法為事主湯權(終年61歲)抽痰,遂向護士求助,此做法絕對正確。曾敬賢又表示,需確保氣管造口妥當繫緊,繫好便不會在抽痰時脫落,認為會脫落是繫得不好或有外來力量,如病人自行拔除所致。
至於醫護無法為事主抽痰,曾敬賢解釋,事主因為有痰造成堵塞,致呼吸困難,且事主咳嗽令喉管移位,因此醫護為事主急救放入喉管時,亦沒有放入正確位置,而誤入氣管前方的軟組織(false trach),醫護換了數次喉管,其後才成功供入氧氣。曾敬賢補充,喉管太短,也會容易錯入氣管前方,其後他們換了較長的喉管,便成功供氧。
死因裁判官何俊堯問及,有接手急救的護士供稱事主呼吸時,造口喉管移動2至3厘米,事主當時是使用「魔術貼」固定喉管。曾敬賢表示,一般而言術後不會即時使用「魔術貼」的固定方法,惟理解醫護需要考慮血液供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