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本屆政府任期6月完結,特首林鄭月娥今年1月公布政府架構重組方案,提出例子包括將扶貧、人力等政策統整,撥歸勞工及福利局統一負責;勞福局長羅致光其後在網誌表示,扶貧委員會去向將交由下屆政府決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2018年起出任扶貧委員會成員,她接受本報訪問稱,政府事先沒就相關議題與委員會討論,質疑勞福局的職能是否足夠處理扶貧工作,又稱「如果無了扶貧委員會就好可惜,有架構都仲可以慢慢改」。
扶貧委員會現時由政務司長擔任主席,不同扶貧政策則分佈於勞福局、民政事務局等多個政策局。對於特首舉例建議將扶貧等政策撥歸勞福局統一負責,施麗珊質疑建議可行性,稱在政府行政架構下,3名司長中,政務司長是最高職級,惟現時由其處理扶貧問題時,部分政府部門已「叫唔郁」,質疑勞福局動員能力更低,憂出現指揮問題,「成件事就好唔合理」。
稱扶貧委員會影響力「不及格」
政府去年底公布的《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本港貧窮人口達165.3萬,貧窮率23.6%,為2009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多年來有學者、市民批評政府愈扶愈貧,質疑扶貧委員會成效,施麗珊承認委員會責無旁貸,但她稱在扶貧政策上,多個原因導致委員會的實權不大,如政府像是向委員會「通知」政策而非諮詢、每年只舉行數次會議、開會深度不大,部分與扶貧相關的政策如最低工資、外判制度亦不會由委員會跟進。施麗珊認為,扶貧委員會的影響力只有30分(100分滿分),嘆「直頭不及格啦」。
過去幾年,施麗珊作為成員不時感到無力,部分措施與政府周旋多時也未有成果,「政府好冥頑不靈,成日好像不聽意見的」。即使如此,施麗珊認為委員會始終可以監察政府,督促當局「點都要交些貨出來」。任期只剩不足5個月,下屆扶貧委員會去向未明,施麗珊盼政府盡快與成員商討,若不延續委員會,她憂慮日後政府討論扶貧政策會更加失焦,「到時不知政府講過什麼」。
回望擔任扶貧委員會成員的日子,施麗珊說,已在能力範圍內盡量做,深信香港貧窮問題「點都有點改進」。她表示,無論扶貧工作日後交由誰負責、委員會會否不再存在,她仍會繼續關注有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