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民昨日趁十一國慶發起「六區開花」示威,結果演變成多區激烈警民衝突,一名中五學生於荃灣被一名警署警長近距離開槍,射中左胸受傷。前監警會委員鄭承隆今早(2日)出席港台節目時表示,該警員開槍是「合理合法」,警員當時身處位置上方有簷篷,不清楚是否有石屎,若向天鳴槍,子彈或會反彈下來。他又認為,政治事件應用政治方法解決,希望政府不要將事件放在一邊,建議應作實質回應或深度對談。
鄭承隆表示,涉事警員是因自己及同袍生命受威脅而開槍,又指出該警員當時身處位置上方有簷篷,不清楚是否有石屎,若向天鳴槍,子彈或會反彈下來。對於有指該警員可選擇使用其身上的長槍而非開實槍,他認為該警員與示威者在近距離情況下,是難以將手槍放回槍袋,再拿出其他製造距離的武器。
警務處長盧偉聰昨深夜回應荃灣開槍事件,稱「是施襲者咁近距離企埋嚟」,開槍是「合理合法」。鄭承隆表示認同說法,指該警員在此情況下選擇不多,不能選擇向手腳開槍,亦認為該警員很清晰知道自己在做何事。
昨日警方除在荃灣向中五生開槍,亦於油麻地及黃大仙向天鳴槍示警。鄭承隆認為,香港環境密集,向天鳴槍示警非好事,但若可令示威人群散開,會比射向人群或特定的人較好。
他指出,政治事件應用政治方法解決,「唔係剩係150個人(社區對話)去講完之後,跟住就去咗國慶,咁即係發生咩事呢?」他認為,150人的社區對話用處不大,抗爭者是希望獲得政府誠懇回覆。他希望政府不要將事件放在一邊,若想讓事件「掉淡」是不可能的,建議應作實質回應或深度對談。
他又表示,調查警員對錯及投訴不可以另開調查委員會,應交由監警會處理,不應影響現行機制,其他涉政府部署及回應方式等政治事件則可交由另一個委員會調查,這樣會較公道。
【十一.示威】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