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為生活帶來便利,不過消委會提醒,須慎用具連線功能的智能裝置,以防私隱及個人資料外泄。
消委會報告:八款嬰兒牀褥半數不符歐洲安全標準 三款有窒息風險(附名單)
消委會引述案例指出,有黑客在2016年以惡意軟件入侵大量物聯網裝置,建構一個殭屍網絡操控大批受感染裝置,由於裝置如常運作,用戶未有即時發現。
另一款為保護兒童而設計的智能手表,黑客可利用程式漏洞進入裝置系統,除獲得儲存於裝置上的個人資料外,還可以「騎劫」系統的管理權,從而在裝置上發出惡意匿名電話或竊取物主的位置,隨時危害兒童的安全。
消委會提醒,購買及使用智能裝置時應留意八點:
1)先了解產品設計,包括是否可自行更改密碼、調整私隱等級設置,及是否有定期軟件更新以修補保安漏洞
2)了解產品有否被發現牽涉安全或私隱問題,製造商過去有否牽涉欺詐、盜竊或各種違法行為,只選擇信譽良好、值得信任的製造商生產的智能裝置
3)為每件裝置設定獨一無二的登入密碼,更不應向其他人透露密碼
4)改至較高級別的安全及私隱設置,並定期將裝置完全還原重設
5)定期更新軟件修補安全漏洞,如裝置設有自動更新功能,應設置為開啟
6)沒有需要時,應關掉裝置上的拍攝鏡頭、收音咪及定位追蹤程式等;如不需要使用裝置,應完全關機
7)消費者應定期檢查物聯網裝置對應網路的狀况,一旦發現有異常情况,例如傳輸速度下降或有不明的裝置連結網絡時,應盡快向專業網絡安全人員求助
8)購買智能裝置前,先想清楚是否對日常生活帶來很大幫助,不要輕易受商家吹捧影響
更多消委會報告:
相關字詞﹕消委會 選擇 消委會報告 消委會 消委會投訴有用 消委會投訴個案 消委會 價格 智能家居 智能裝置 私隱 編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