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署今日公布去年空氣質素情况,多個主要污染物濃度下降,但路邊的二氧化氮濃度仍處於高水平,臭氧濃度亦再達新高,一般空氣中的濃度達每平方米52微克。環保署解釋,臭氧多由香港周邊流入,香港減低氮氧化物排放量,亦令臭氧無法與一氧化氮作化學反應,預期香港繼續減氮下,臭氧濃度會持續上升。
去年本港空氣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微細懸浮粒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年均濃度跟之前一年相若或下降。惟環保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政策)何德然說,路邊的二氧化氮濃度雖有下降,但仍為空氣質素指標限值約兩倍,政府會在2023年底前淘汰歐盟四型車輛,推動使用電動車,用燃氣機組取代燃煤機組發電,以減低主要由公用發電和車船運輸排放的氮氧化物。
臭氧濃度亦見20年來最高,首席環境保護主任(空氣科學)梁啟明解釋,區域背景臭氧水平上升,在吹東北季候風時,即使晚上都會錄得高濃度臭氧,顯示臭氧濃度高屬區域問題,由四周流入。梁續指,香港近年減低氮氧化物排放量下,臭氧未能與一氧化氮作化學反應,令濃度偏高,預期未來臭氧濃度會因而持續升高。
何德然說,會與廣東省合作致力減少會造成臭氧的化合物排放,降低區域臭氧濃度,亦會檢視進一步收緊建築漆料的VOC含量,減低本港臭氧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