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見習工程師3年前參加渣打馬拉松10公里賽,跑至臨近終點時心臟病發,昏迷倒地,經搶救後翌日不治。死因庭今繼續研訊。救治事主的深切治療部顧問醫生供稱,臨牀發現事主有心肌肥厚,有可能是先天性或未發現的隱疾,惟法醫報告沒有相關發現,法醫其後進行基因病變的研究,亦未找出突發性心律失常的基因,故具體的潛在原因仍不明。
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顧問醫生沈開平供稱,事主吳卓諭送院時,其心臟已停頓近1小時,而心臟停頓30分鐘以上的病人存活率已極低。沈據臨牀診斷,量度事主左心室壁厚1.7厘米,正常應少於1.2厘米,令左心室跳動緩慢。沈解釋這有可能是先天性,病者或年輕時已有此問題而未知,但劇烈運動以致把身體推至某個極限,則會誘發此病。
惟家屬問及,臨牀發現與法醫報告有出入,報告沒有指出事主心臟肥大。沈指出解剖與臨牀情況不能比較,或因屍體水分縮減而有別。
而負責解剖的病理部顧問醫生呂潤開供指,未有發現心內膜或心隔膜增厚、肥大等異常,量度左心壁厚1.5厘米,從病理學角度而言不算肥大。呂總結心臟停頓和臨牀情況,結論為事主死於心臟性猝死。呂其後再作分子遺傳研究,在100對有可能突變的基因中,他測試其中35對有可能出現突發性心律失常的基因,但找不到病變。
呂解釋原發性心律失常致死的人中,年輕人佔約百分之30,亦存在檢測不到和未發現的疾病基因。深切治療部主管殷榮華補充稱,研究顯示每十萬名跑馬拉松參賽者中,百分之0.5至1名跑手會出現心臟停頓,而絕大部分出事的人均在終點前暈倒,故設立醫療隊團在最近的律敦治醫院候命。
研訊將於明年1月7日繼續,等待專家證人作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