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聯資訊(TransUnion)載有逾500萬人借貸資料,《明報》偵查發現,持有目標人物的身分證號碼及公開資料,回答簡單問題,可輕易通過核證並下載其詳盡信貸報告。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今早接受商台訪問時指,公署正展開循規審查,又建議環聯可採用多重認證,加強身分核實程序。
環聯早前回覆本報時稱已展開內部調查,又指相關報告在違反香港法律下被取閱,已聯繫執法機關進一步調查。對於媒體報道手法,黃繼兒稱目前掌握的事實不多,或涉其他法律問題,暫不作判斷。
黃繼兒補充,若純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會考慮如何取得及使用資料,法律下有豁免情況,常見例子有防止罪案發生、偵查罪案;至於新聞報道,若涉及公眾利益而使用資料,在可能違規情況下,若符合豁免條款的規定,可受豁免而免責。
黃繼兒又強調,現時環聯雖然已堵塞漏洞,但不代表事件畫上句號,還有調查、警告、執行通知等跟進措施,是否懲罰則要看調查後情況而定。一般而言,公署詳盡調查需時約6個月,但由於過往數月亦有調查進展中,故有先後次序。
【《明報》編輯部聲明】
《明報》在採訪過程中發現環聯信貸資料庫有保安漏洞,深入採訪時蒐集了一些個人資料,作確認和支持報道之用。明報強調,在偵查過程中只是以人力重複嘗試的手法進入系統,測試漏洞,並非以欺詐手法獲取資料,亦不涉及濫用。過程中取得的個人資料,只作報道之用,報道完成後,已將相關個人資料全部銷毁。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