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教育局發布初中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公經科)參考教材,當中的性教育部分引起社會議論,特別是談及婚前性行為的部分,公眾認為局方對性教育的態度保守,與現實太大落差;教育局回應要「讓學生明白守法的必須和重要」,「以免犯下不可逆轉的過失」。
筆者認為,「婚前性行為」與「未成年發生性行為」屬不同性質,教育局的回應未免有失焦點;另一方面,2024年仍強調禁慾為主的性教育,建議年輕人有性衝動時可做運動、打羽毛球,又未免不盡合適。
比原有教材保守
公經科教材,比較教育局發布、適用於初中的「性教育的相關『生活事件』教案」,有更保守的取向。雖然原有教材也是以避免婚前性行為為主軸,建議以群體活動和運動分散性衝動,但更多以討論或角色扮演形式,討論兩性關係、物質條件和刑責上是否已準備發生性行為;兩性彼此尊重、如何拒絕性要求等;也解釋「可樂殺精」等避孕迷思、教導如何使用安全套、介紹不同避孕技術和工具等。新教材則以工作紙方式羅列發生性行為的弊處,例如違反法律、影響學業,直接提倡禁慾。相比原有教材探討在條件和準備充分之下發生性行為,新教材更一刀切反對婚前性行為。
新教材用更多篇幅討論未婚懷孕如何對女性身心、家庭關係和事業前途帶來的負面影響,暗示女性因自卑而發生婚前性行為是悲劇;一個事例甚至是兩度墮胎又離婚的淒慘個案。新教材傾向污名化性行為與未婚懷孕,而無視未婚懷孕對女性和兩性關係的影響是可以因人而異。
在性別意識方面,原有教材提及女性也可能提出性要求;但新教材中,幾個例子都是男性有性衝動和提出要求,甚至有一個事例是男學生瀏覽色情網頁後「忍不住打量女同學們的身體」,既污名化男性作為性犯罪者之嫌,也沒有正視女性也可以有性衝動。
一個實務的疑惑是:當兩份教材有衝突,應該用哪一份?局方固然可以託詞交由教師專業決定,但在近年學校傾向使用審定教科書和官方教材的情况下,學校有多少空間自行決定和選用教材?在社會普遍忽視性教育的情况下,公經科的性教育內容可能已是學校性教育的主要部分,學生能否正確學習性教育和兩性相處態度?
我們需要怎樣的性教育
於2018年,教育局下架自1997年生效的《學校性教育指引》,稱性教育已融合於價值觀教育、德育及公民教育和其他學科課程當中。因此我們沒有獨立的性教育指引和課程。
我們當然不期望性教育鼓勵學生發生性行為,但比起「打羽毛球」禁慾,我們是否更需要關心如何健康地處理性衝動?適度自慰是可以討論的嗎?性幻想和性慾羞恥嗎?女性可以提出性要求嗎?性行為作為親密關係的一部分,學生長大成人後,如何在安全和負責任的情况下探索?一些性治療師和性教育機構都提出,不少夫婦因房事不順而失和,我們是否應該與學生討論性與親密關係,建立正面的價值觀,這也有助他們將來建立健康的關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8年發表《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研究指出「提倡禁慾的性教育項目在推遲初次性交行為、降低性交行為發生頻率或減少性伴侶數量方面是無效的」,必須「同時也介紹安全套或避孕藥具」才有效;性教育也必須「幫助年輕人認真對待有關親密關係的決策,並為可能發生性交行為或其他性活動的親密關係做好準備」。
除了介紹使用安全套和避孕方法,筆者過去已講過好幾次,性別氣質、性別平等、性取向等都是性教育/性別教育的重要課題。當然,公經科不是性教育科,不需涵蓋全部議題,但在過於強調禁慾、男性主導性關係、污名化未婚懷孕這幾方面,明顯是有待改善的。
性別教育是一個複雜課題。學校只教你打羽毛球,對下一代的成長無益。同時,在教材發布之後,網友紛紛提出,「訂場打羽毛球比在時鐘酒店開房更難」。這方面,也請康文署努力改進。
作者是教育及時政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