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大國撕裂—— 各走極端的美國總統大選(文:黃偉豪) (09:00)

世界正走向瘋狂,再不可以用過往的常理來解釋。即將於今年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便是例子之一。政治學往往認為,民主選舉裏各家候選人,會傾向採取溫和的中間立場,來爭取最多選民的支持。可是,目前美國總統大選的發展是各走極端,是一場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的「戰爭」。無論是誰勝出總統大選,美國將會成為一個嚴重撕裂的國家,面對內部形勢的緊張和不穩定。

民主選舉裏的中間選民定律

民主選舉的基本法則是尋求過半數選民支持,雖然美國總統的選舉方法,是以州代表的選舉人票(electoral vote)為主,而非計算一人一票的民眾選票(popular vote)來決定勝負,但這並不影響「爭取大多數選民支持」的基本原則。在政治學上,這名為「中間選民定律」(median voter theorem;註1)。這定律指出,如果有候選人傾向某一個意識形態的極端,例如極左或極右,只會被中間和另一極端的選民所拋棄,在選舉沒有獲勝機會。

從一個理性的角度出發,採取溫和立場的中間政綱,是最容易得到最多選民的支持。基於這個道理,過往西方國家的民主選舉,往往出現屬於不同政治光譜的政黨政綱極為相似的尷尬情况。例如當年英國首相貝理雅帶領工黨贏得國會大選,便被譏諷其政綱與敵對的保守黨立場沒有太大分別。

而在過往的美國總統選舉,也出現過類似情况:在兩名候選人立場差不多的時候,整個選舉所集中的,往往是一些跟政綱無關的候選人的質素問題,特別是道德操守。例如在1992年總統選舉,民主黨的克林頓便幾乎因為性醜聞而落敗,要由其太太希拉里代為出頭,才減低事件對他的影響,最後得以當選。

在採取簡單多數政制(simple majority system)的美國,本身也是有利溫和、着重團結的大眾化政黨勝出,「中間選民定律」就更加適用。雖然與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相比,簡單多數制不利反映少數人士的立場和利益,但卻是有助政治穩定,成為了支持美國能夠一直保持強大和繁榮的重要因素。

中間選民漸失  社會趨對立

「中間選民定律」的背後假設是,社會上大部分人都是理性和務實的中間派,而處於意識形態兩邊的極端分子只是少數,不被社會主流所認同。可是,以上所描述的,只是美國社會過往的舊形態;在過去十多廿年以來,經歷了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化所造成的經濟不平等、大量來自其他國家的非法移民湧入、社交媒體的普及等因素,使中間選民逐漸消失,社會也愈來愈變得對立。

在這大環境之下,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總統候選人,似乎也放棄了爭取中間派選民,而是各自站在自己意識形態的一邊,鞏固原有支持,使雙方陣營的立場更加對立,完全水火不容。

副總統人選  反映兩極化

這一種選舉雙方走向兩極化的現象,在兩名總統候選人對於其副總統人選的選擇上,可以說是表露無遺。根據傳統的選舉智慧,副總統候選人的選擇,是用以彌補總統候選人的不足,以增加選民支持的層面和闊度。

以此推算,特朗普應該找一個女性,甚至是黑人女性來擔任他的副手,以抵消自己在代表性上的不足,及減低同樣是黑人女性的對手賀錦麗對黑人和女性選民的吸引力。但特朗普的決定卻是出人意表——選擇了比他更加保守的萬斯,並沒有藉此機會吸引對手的支持者。

有人形容萬斯是「少年特朗普」,但其實這說法並不準確。萬斯的政見,比特朗普更加激進和保守,例如當特朗普同意每個州有權立法批准或禁止墮胎,萬斯則曾經表示美國聯邦政府應該立法禁止所有墮胎,不容許州有任何彈性和決定權。萬斯更加認為,不願意生育的美國人是有害國家利益,並且應該要交更重的稅。

由於萬斯比特朗普更加保守和激進,更難吸引到游離或猶豫未決之選民的支持,因此出現了反效果,降低了特朗普的支持度。很明顯,當特朗普選擇萬斯作為他的副手的時候,前者一心想着其對手仍然是年紀老邁和頭腦不清醒的拜登,特朗普認為自己是穩操勝券,所以隨便找一個在政壇上不見經傳、在政治上並不能威脅他,甚至可任由他擺佈的政治新丁作為自己副手。

特朗普完全相信單憑他的實力,已經足夠擊敗拜登,萬斯其實是可有可無。這份自信或狂妄,亦反映在特朗普的競選網頁中(註2)——在整個網頁裏,連一張萬斯的相片都沒有,整個競選活動完全是關於特朗普一個人。

但是如今對手變成了賀錦麗。原先無關痛癢的決定,現在卻使特朗普及整個共和黨有點後悔莫及。萬斯民望低迷,表現令人失望,他甚至在自己出生的地區都沒有優勢,支持率十分低,反對他的人甚至比支持他的人高出10多個百分點。萬斯的負支持度,間接導致在最新民調中,特朗普的支持度居然落後於賀錦麗。因此,共和黨內出現不少聲音希望更換副總統候選人,以大局為重,盡快把萬斯拉下馬。

在各走極端上,賀錦麗的情况不比特朗普好太多,她委任明尼蘇達州長沃爾茲作為其副總統候選人,事實上並沒有大幅擴大代表性。明尼蘇達州並非搖擺州份,一直是民主黨的囊中物;上次共和黨在此勝出的總統候選人,已經是52年前(1972年)的尼克遜。

選舉失和平解決紛爭能力

除非民調上賀錦麗能夠大幅拋離特朗普,否則特朗普勝算仍高。根據2016年特朗普對希拉里的選戰經驗,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都比較「害羞」,不願意公開表達對立場極端的特朗普的支持,所以特朗普的支持度經常被民調低估。

可是,在各走極端的美國,選舉已慢慢失去了和平解決紛爭的能力,反而令落敗的一方懷恨在心而加倍反撲,擴大國家的撕裂。正如當奧巴馬成為第一個黑人總統之後,美國的種族問題反而變得更嚴重。可以預期,美國的內鬥與紛爭在選舉之後依然持續,世界局勢仍然充滿變數。

註1:Black, D. (1948). On the Rationale of Group Decision-mak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56(1), 23-34.

註2:見網址www.donaldjtrump.com

作者是美國史丹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院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