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移民再潮漲?(文:郭樺、鄭宏泰) (09:00)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亞太所」)今年9月至11月完成一項關於市民移民意願的調查顯示,受訪市民表示有意移民外地的比例達到37.7%,較去年(28.4%)增加近10個百分點,增幅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比較亞太所從2020年到2022年同一月份相同主題調查結果顯示移民意欲下降的趨勢,今年移民意欲回升,變化令人意外。從近期社會輿論看,移民海外並非媒體和社會討論熱點。從失業率和通脹情况看,香港亦未有較大升幅,與鄰近經濟體和港人熱門移民目的地相比,香港經濟的整體表現並不算差。

有意移民者回升近10百分點

如移民意欲上升非經濟帶來的漣漪,觀察者自然會聯想到政治的推動作用。例如改革後的區議會選舉強調「愛國者治港」原則,政府也宣布將於2024年內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屆時國家安全的紅線將更加明確。假設是這些政治因素導致移民意欲回升,應該能夠觀察到以下一些特點:

其一,雖然政治因素俱有普遍社會影響,但政治傾向不明確者和非建制派,應更可能在政治環境變化下增加移民意願,且最大變化應該體現在非建制派。其二,移民最大的本地因素(推動因素)和最大的外地因素(拉動因素)應該與政治和意識形態相關。在政治因素帶動移民意欲最高的兩年,即「反修例」事件爆發後的2020年和2021年,有移民意願者最多提及的本地因素和外地因素均指向政治。依此邏輯,今年應亦如是。其三,如本地政治因素起作用,社會整體對香港宜居的評價應走低,尤應以政治傾向不明確者和非建制派的評價下降為甚。

主因集中經濟民生  非由政治主導

分析亞太所數據資料,對比受訪市民政治傾向與移民外地意向的關係,雖然有移民意向的受訪者仍以非建制派為最多,但相比去年情况,非建制派和建制派有意欲移民者的比例均下降,而無明確政治傾向者的意欲移民外地比例有上升,從去年的20.8%上升到今年的34.4%(見圖)。此結果並不完全支持前述由政治因素推高移民意欲的第一假設。

從理性選擇的角度看,移民的心理動力源於本地無法實現的需求,需赴外地以獲取。從邏輯自洽(logic self-consistency)上說,移民最主要的本地因素和外地因素應相對應。今年最多受訪市民提及的本地因素雖與政治有關,但首要外地因素卻事關居住環境。此對應關係並不同於2020年和2021年移民意欲與政治因素高度相關時的模式,反而回歸到過去政治影響程度較低時的對應模式(見表)。

亞太所今次調查還發現,有移民意願受訪者比例雖較去年增加,但所有受訪者對香港的宜居評分並沒有變化,與去年維持一致。如果進一步分析不同政治傾向受訪者對香港宜居的評分,非建制派受訪者的評分不降反升,從39分上升到41分;無明確政治傾向者的評分相差很小;反而建制派有小幅下降(見圖)。此發現亦不符前述政治因素主導下的第三假設。

由上述3個主要指標觀察,本次受訪市民移民意願上升雖可能受到政治因素一定的影響,但並非由其主導。主要原因仍集中於居住狀况和生活指數等根深柢固的經濟民生問題。且至少於今年中,英國、澳洲等國已公開討論收緊移民,並已於近期公布相關政策,「趕搭尾班車」也可能是推高移民意願重要因素。

綜合近幾年觀察  移民潮似在退潮

綜合近幾年的觀察,從2020年開始,以西方價值認同者為源動力、希望靠攏所屬意識形態陣營的移民潮,似乎已處於退潮階段。而中美關係正趨向提升合作、控制衝突競爭的大背景下,加上西方極右勢力抬頭,最近常在選舉中佔優,反移民浪潮再起,此時頭也不回的選擇移民,甚有股市高峰期仍爭相入貨的味道,讓人覺得甚不明智。樸素的市井智慧反而應是「腳踏兩條船」般分散風險,靜觀其變。或者可以這樣說,現時欲移民者,似乎並非意識形態虔信者,至多是機會主義者。

從特區政府角度看,香港要保持中國最具國際化都市的獨特面貌,而不是「內向化」、「本土化」,必由人、財、貨物、信息等自由來去。香港需集中精力完善體制,建設好自身基礎設施、營商及生活環境,提升競爭力,尤應循已擘劃的藍圖逐步實現既定目標。至於本次「移民潮」會給香港帶來的影響,亞太所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持正面或負面看法的比例與2022年調查相比沒太大變化,仍是多數持負面,惟認為「沒有影響」的,今次為25.6%,較去年的15.3%上升了10.3個百分點,此點特別令人玩味。

自由選擇去留  說明香港開放

香港長期被稱為移民社會,曾經出現無數移民潮,不少人成為香港的過客,香港則在無數移民的來來去去中獲得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移民為香港建設作出的巨大貢獻眾所周知,亦深得肯定。當前移民再漲潮也好、快退潮也罷,最重要還是自由,那是香港發展的基石、營商生活之所繫。市民可自由選擇去留、移居何方,實在又鮮活地說明了香港的自由、開放。

作者郭樺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鄭宏泰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執行)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 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