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評《施政報告》民生福利措施——精準扶貧、支援照顧者、鼓勵生育、內地安老 (文:周永新) (09:00)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題目與去年相近,先是拼經濟、謀發展,後是惠民生、添幸福;不同之處是,內容涵蓋範圍更廣,提出的建議更仔細。以振興經濟為重心,這不難理解,因年初以來,股市和樓市從高位回落,市民情緒受打擊,對前景也不樂觀。李家超這時提出恢復經濟發展的措施,能否達到振奮民心的目的,要看市民是否認同施政報告的建議了。

施政報告回應家庭慘劇

以下集中討論民生福利方面的措施,但就是這方面,項目也十分繁雜,只能選擇其中市民較關切的幾項。施政報告發表前幾個月,社會上發生了幾宗駭人聽聞的慘劇:一是荷里活廣場精神病患者傷人事件,兩名女子死亡;二是兩名智障中年被發現在住所死去多天;三是兩名在地盤密閉空間工作的工人,被發現疑因沼氣中毒身亡。這幾宗慘劇都與政府的勞工和福利政策有關,局長孫玉菡多次出來交代政府的應對辦法,市民也盼望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改善建議。

討論之先,或需一提李家超的管治方式,這樣才能準確評論建議的得失。李家超形容自己是務實的人,不會天馬行空講些大道理,而他提出的建議也必須切實可行。李家超既是「做實事、做成事」的特首,所以評論他在施政報告提出的民生改善措施時,就不能太宏觀的看措施的效果,或批評李家超欠缺管治理論。就以施政報告提出的精準扶貧措施為例:其中有去年引入的「共創明『Teen』計劃」,也有今個學年開始的「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平心而論,這兩項計劃對居住環境惡劣的初中生,以及基層家庭的在學兒童,確實有裨益,也減輕他們父母的負擔和憂慮,現在這兩個計劃得到推行、拓展,應可得到基層家長的歡迎。惟對一些鼓吹政府大力滅貧的人士和團體來說,或許覺得這兩項計劃規模太小、效果有限,於是批評李家超扶貧不力。

李家超的扶貧目標不再看滅貧數字

這樣批評李家超的扶貧措施公道嗎?事實上,過去一年,最少有2800名初中生參加「共創明『Teen』計劃」,他們得到生涯規劃的引導,透過活動開闊自己的視野、增強自信心,也不會感到無助。另外,「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也確實減輕了不少家長照顧子女的煩惱。所以,公道一點來說,李家超在扶貧方面應算有所交代,比不斷爭論多少窮人脫貧來得實際。筆者認為,現在更需李家超考慮的,是如何延續兩項計劃,以及如何調整現有青少年服務資源,協助這些基層家庭青少年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同樣,李家超為「照顧者」設立的「照顧者熱線」,有意見認為,社署已設有多條熱線,多是過了一段時間便銷聲匿迹,「照顧者熱線」的長遠效用是一大疑問。不過,「照顧者熱線」設立第一天,即有300多個查詢,累積至日前有3000多個,可見需求是有的;其實,「照顧者熱線」是李家超回應照顧者需要踏出的第一步,現在施政報告提出,把熱線發展成為「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和支援專線」,並會加強「照顧者」的經濟援助和情緒輔導等;惟「照顧者」的數目,將隨着人口老化和家庭結構的轉變不斷增加,他們除了經濟上的壓力外,因照顧親友所感受的疲累、挫敗、無望,實非言語所能形容,看來李家超必須在「照顧者」問題上有更周詳的計劃。

關愛隊非「萬能」  寄望過多反成害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近日談論最多的關愛隊。李家超出任行政長官後,即提出在各區成立關愛隊。表面上看,關愛隊與過去市民熟悉的社區網絡、互助組織、福利機構成立的義工隊相似;惟現在看來,李家超眼中的關愛隊,實在是嶄新的觀念,不僅是政府由上而下主導的組織,而且運作模式和服務範圍,皆必須依循政府的規定。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多處提到關愛隊,無論是地區行政、「照顧者」支援、關顧少數族群、識別獨居長者,皆有關愛隊的份兒。

這樣「萬能」的關愛隊,好處是地區問題和需要會較容易得到處理,但壞處是這種由上而下的組織,很容易忽略個別家庭和個人遭遇的問題和困難。筆者想提醒的是:關愛隊既以關愛為名,關愛的重心應在「人」,所以缺乏對別人的關懷和愛心,關愛隊的成效必大打折扣。

鼓勵生育效果有限  長遠人口政策可助發展

另一受到注目的話題,是政府鼓勵生育。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給予初生嬰兒的父母2萬元獎勵金、稅務扣減,以及以後優先處理他們公營房屋的申請等。類似的措施在新加坡和韓國實行多年,效果是減慢生育率下降的速度,鼓勵生育成效有限。筆者認為,現在政府應該做的,鼓勵生育並非首要,更重要是就着香港未來人口結構的變化,作出各項人力和服務發展的規劃,例如學校和醫療設施的需求,何處必須增加、何處可以削減,這才是務實的人口政策。

善用內地安老和醫療設施以補不足

至於長者安居,繼續推行「居家安老」政策是對的。施政報告提出,領取綜援的長者可選擇入住廣東的民辦院舍,也擴大醫療券在內地的適用醫療機構;這些改變,目的是利用廣東省較充裕的院舍和醫療資源,以補充香港相關服務的短缺。筆者認同這個發展方向,惟要達到目的,政府必須加大宣傳和解說,港人對大灣區和內地的福利和醫療服務,仍存有不少誤解。

最後要說的,是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今年施政報告房屋方面的重點,與去年大不相同。去年市民的要求,是李家超盡快提出解決公營房屋供應不足的方案,因為輪候公屋的時間實在太長了。今年,李家超要回應的,是如何振興自去年底已呈現下跌趨勢的私人樓市,特別是地產商,他們期望李家超「減辣」,這樣樓市或許不再下滑。筆者早講過,其實政府和市民都不願看見樓市的泡沫爆破,現在樓價在過去約一年已跌約一成多,香港經濟受到打擊,如果連夜市也不能恢復疫情前的熱鬧,消費和零售業可能要長期處於冬眠狀態。

施政報告提出的「減辣」方案是否恰當,自有其他學者評論,筆者想講的,是政府絕對不應重蹈回歸後初期的覆轍,那時亞洲金融風暴導致樓市急挫,政府遽然決定停建及停售居屋,結果搞亂了原有的長遠房屋規劃,種下後來社會種種深層次問題,劏房是其中表表者。李家超成立的「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總算有了解決問題的曙光,「社區客廳」猶如現有的社區中心,不必另起爐灶。

總結以上討論,筆者有以下建議:

(1)探討調整現有青少年服務資源,延續及擴大「共創明『Teen』計劃」及「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

(2)因應人口老化及家庭結構變化,制定長遠的「照顧者」政策和所需資源;

(3)解說「關愛隊」的功能,如何與區議會和社區網絡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

(4)宣傳和解說內地現有安老和醫療設施的水準和狀况;

(5)維持公共房屋的供應,不受樓市起伏影響。

作者是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