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報紙開闢記者崗位,工作職責就是專門報道一名娛樂明星。你會覺得這是一件荒誕的事情嗎?
上星期三(9月13日),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USA Today和同屬一家報業集團的地方報紙The Tennessean就聯合起來,一口氣開出了兩個這樣的記者職位:一個專門報道Taylor Swift,一個專門報道Beyonce。
不僅是票房冠軍 也是社會稜鏡
對媒體來說,報道流行音樂和娛樂明星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一名記者專注報道一名明星,的確更為少見。不過,如果我們考慮Taylor Swift和Beyonce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這兩個專職記者的崗位,看起來也並非那樣離譜。
我們可以從下面的數字感受這兩名歌手的分量——
上個月,Taylor Swift成為首名在Spotify上達到單月聽眾1億人的女歌手;她正在舉行的「The Eras Tour」全球巡迴演唱會也被稱為史上最成功演唱會,共146場演唱會的總票房收入可能會達到14億美元或更多,創下世界紀錄;今年7月,Taylor Swift在西雅圖一場演唱會上,瘋狂的歌迷令地面劇烈震動,附近的地震儀記錄到一次2.3級地震。
Beyonce也是當仁不讓。今年2月她打破了格林美獎的獲獎紀錄,以32次得獎成為有史以來獲獎最多的藝術家。而在7月,她的「文藝復興世界巡迴演唱會」創下了單月最高票房紀錄。
更重要的是,這兩名歌手的影響力並不僅限於娛樂圈,她們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她們也都對性別平等、種族主義等問題積極發聲。她們就好像一個稜鏡,能夠折射出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
專職報道Beyonce的記者職位描述中就提到,這名國際巨星和偶像的影響力跨越幾代人,牽涉了從「國家如何看待種族」到「女性如何看待伴侶」等各方面的議題。所以,這並不僅僅是兩個娛樂記者的職位,也可以說是兩個社會記者的職位。
放在香港語境下,這有點像是一家報社僱了一名記者專門報道MIRROR。真的很奇怪嗎?可能也沒有,畢竟MIRROR不僅真的影響力非常大,更已成為重要的社會現象,其實有很多可以報道的角度。
爭議背後的地方報紙危機
雖然兩名巨星的影響力夠大,但還是有不少人,尤其是美國新聞業內人士對這兩則招聘啟事非常不滿。
這就要談到USA Today和The Tennessean的母公司——Gannett報業集團了。Gannett旗下有逾200家日報,絕大多數都是地方性的報紙,它是美國最大的報業連鎖集團。而另一方面,它大概也是美國最臭名昭著的報業集團,因為從它在過去幾年的種種商業決策來看,這是一家只關心利潤、不太在意新聞質量的傳媒公司。
去年12月Gannett集團的媒體業務裁員約6%。以裁員前大約3440名員工的規模計算,當月失去工作的記者數量超過200人。
這還不算最誇張的數字——據工會組織NewsGuild估計,Gannett的員工隊伍在過去3年縮減了47%,有個別報紙的員工人數甚至下降了90%之多。一些被辭退的記者,要等兩個月才拿到補償金。
尤為重要的是,這些被減員的媒體,基本都是地方媒體。而最近十幾年,美國的地方媒體是衰落最嚴重、危機最深重的媒體類型。可以說,Gannett公司的商業決策使地方基層新聞業的狀况雪上加霜,令缺乏地方性新聞媒體的城市和小鎮變得愈來愈多,成為「新聞荒漠」。
在這種情况下,由兩家報紙——其中一家還是田納西州的地方媒體——拿錢(年薪最高可達10萬美元)出來專門開設職位報道兩名娛樂明星,便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用田納西州另一家媒體的記者的話來說:我們將會擁有一名Taylor Swift記者,但相鄰不遠的另一個城市依然沒有一名調查記者,因為Gannett集團不願意投入資源設置這樣的崗位。也許這兩名娛樂巨星確實很重要,但在地方基層迫切需要更多記者投入的時候,把錢花在報道她們身上,是不是一種資源錯配呢?一家商業公司的決策,是否也應該考慮到對公共利益造成的影響呢?
嚴肅新聞無人讀 怪不到Taylor Swift頭上
不過也有業內人覺得,僱用專門的Taylor Swift記者和Beyonce記者,不僅在商業上是合理選擇,最後說不定也會有利於公共利益。
著名的數據新聞網站FiveThirtyEight創始人Nate Silver就認為,新聞業其實需要更多的Taylor Swift記者。為何這樣說?他認為,最成功的、做出最優質內容的媒體,從來都是既做嚴肅內容,又做大眾性質的內容。比如行業標杆《紐約時報》,當然有大量記者做調查報道、政經報道、國際報道,惟同時他們也生產很多軟性的、人情味的、更吸引眼球的報道,包括名人婚禮、生活方式、數碼產品動態等。
倘我們查閱《紐時》網站上最受歡迎的內容,我們往往會發現:人們更多點擊的並非嚴肅的硬新聞,而是那些更軟性的文章。可以說,是那些更軟性的、看起來公共價值沒有那麼高的文章,補貼了那些重要的、事關公共利益的嚴肅報道。
Nate Silver認為,若《紐時》不生產那些軟性內容,那麼它的嚴肅報道都會減少。原因很簡單:沒有依靠軟性內容獲得的經濟收益,就沒有錢養得起那麼多做調查報道的記者。
所以在理想狀態下,僱用了Taylor Swift記者和Beyonce記者的地方報紙,可以因此得到更多點擊量和經濟收益,從而可以有資源開設新的調查報道崗位、專門監督地方政府的崗位、報道地方政治的崗位等等。
總之,地方新聞衰落、嚴肅新聞沒有人讀,這些問題都不是Taylor Swift導致的,也不會因為設置了專門的Taylor Swift記者職位而變得更糟。相反,如果一切進行得順利的話,這兩個職位反而能幫助緩解地方新聞的危機。
說不定,對Taylor Swift和Beyonce這兩名巨星的關注,還會有利於社會團結。紐約州雪城大學學者Robert Thompson就認為,在這個大眾文化不斷分裂、人人活在自己的氣泡當中的社會,兩名家喻戶曉的明星能夠為全民創造少有的共同話題。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