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環輝煌快餐店外牆兩幅塗鴉(戴黃色安全帽的地盤工人在吃麵)消失,但餘波蕩漾,漣漪還不斷擴散。最新的例子又有「港語學」宣布解散(詳見《明報》昨天報道)。把這些事例與早前的官方圖書館書籍下架、多部電影(包括講述皇都戲院的紀錄片和在內地獲獎的《隱入塵煙》),都因種種「理由」而受到阻滯或取消放映,不禁令人想起「木槌打釘釘打木」。這不是前人之句,而是內地流行多年的政治文化暗語,意指上級不需直接出手,只要把木槌敲在釘子上,釘子就會打在木頭上,上級的意圖即可發揮指示作用,產生層壓式效果。
這種政治操作,中外古今一樣,但如果不能善用,只會像唐滌生粵劇《白兔會》結尾所唱:「為人開墓塚,自己作墳場。」放在今天,人們不會反對國家安全,並希望為真正的不穩定因素「開墓塚」;惟如果變成自己的墳場,把一切好的、善良的、無傷大雅的,甚至有建設性的東西同時埋葬,又豈是「由治及興」的善策?故有今天標題。
(1)塗鴉消失原因和責任不明
──據輝煌快餐店的當事人稱,外牆塗鴉已存在10多年,近來才被「投訴」。民政處幾次「善意提醒」,當事人則認為是「指示」,對方還提及《港區國安法》(是否有其他後果,未有明言)。無論哪一個版本(或感覺)最接近事實,直接和最大的客觀效果就是,民眾已感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由此引起的聯想和負面效應,已非官方的「善意」所能控制。官方不斷解讀自己的「理由」,例如上述塗鴉「可能令人聯想『黑暴』和『港獨』」;但市民只會想到,這是官員唯上是視,觸痛自己的政治神經,才會過敏地彈起。
──記得1980年代中央研究「一國兩制」時,曾談到回歸後怎樣處理時代的遺痕。港澳辦時任主任魯平對我說:明顯的痕迹要清理(例如港英和英國徽號),惟也有些可以保留(例如街名),民間的遺痕就可以更寬鬆對待了,這樣反而可以突顯「兩制」,長遠還可以成為旅遊特色。我聽了他的話,衷心感到當時的開放。所以,後來教堂不動,港督府不拆,改而善用即可。
但回歸後,有些意見卻矯枉過正,例如建議馬上更換所有路牌,中文在上,英文在下,中文字要比英文字大一倍。果真如此,肯定浪費大量公帑。諸如此類帶有表忠性的建議,不勝枚舉。本以為說說而已,但到了近年,表忠意味和負面聯想的建議更多,市民感到這類言行屬於杞人憂天多於實際效用。
──談到英國,不妨又以英國為例。英國反對共產主義,歷來如是,惟它對待「共產主義祖師爺」馬克思卻另有方法。馬克思曾住倫敦唐人街附近的Dean Street,後來改成餐廳,但在3樓牆外仍鑲有顯著的藍色標示牌,展示此乃馬克思故居。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是馬克思研究和寫作之地,他當年常坐的位置,後來還鑲上小銅牌,作為歷史紀錄。馬克思之墓,如今也在倫敦Highgate墓園。
餘此類推,德國柏林圍牆已倒,但仍保留一段供遊人參觀;大陸也有國民黨年代的遺蹟;台灣也發行和出版大陸簡體書。相比之下,為什麼香港竟然容不下已存在多年的塗鴉?投訴人無論是誰,或者是否真有其人,都應該好好反思:無限上綱的聯想,只會自傷!中國人也是黃皮膚的,難道也要反對和脫皮換色嗎?
──我毫不「戀殖和崇洋」,但感到英國對待馬克思和德國保留部分柏林圍牆的行動,不單顯示對歷史的尊重,亦顯示對民眾判斷力的高度信任,以及對本國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他們不擔心外來「文化侵略」或本地的「異化現象」會影響民眾想法和價值觀,甚至會動搖國家政權。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相信民眾。
相形之下,導致上述塗鴉消失和連串寒蟬效應的投訴及「提醒」,又如何體現習近平說過的「四個自信」(包括「文化自信」)?假如上下各級「四大皆空」(空想、空言、空行、空效),又何來自信和爭取時間「復常」?
──官方表示從來沒有施加壓力,只是好言相勸,當事人「可以唔處理」。聽來悅耳!英明大方!惟環顧今天的政治現實,公權力已在不知不覺和漸失規範之下「有序擴張」。官員連番「溫馨提示」,在當事人眼中,變成(可能還有後果的)「指示壓力」,不少人更視之為巧言令色的風涼話。這種客觀效果,就是「由治及興」的意圖嗎?
(2)「木槌打釘釘打木」 源頭在哪?
──這次「塗鴉事件」出現後,有人為執行者鳴不平,指上級政策和命令如此,能不執行嗎?跟着,坊間又傳出「上級」(不知哪一級)不滿此事引起民間反彈和負面影響,甚至有京官把近期的連串事件(例如立法會議員投票出席率差、民政專員上京深造前出席歡送盛宴)放在一起審視,認為「效果不好」,至少「觀感不好」。
於是,出現上有上埋怨、下有下抱怨。上級埋怨「上有精神(目標、指示),下有精神病(胡亂作為)」;下級抱怨「對主忠心,變成步步驚心」。可是,從來不會有人為「效果不好」負責,皆因「政策是好的,只是執行出問題」。換言之,「原意和願望是良好的」就行了。但歸根究柢,是否應該找到「出問題」的源頭,對症下藥,而不是互相推諉卸責呢?
──說到底,這是政策的設計和執行都沒有以民為本,連市民的感受和判斷也沒有放到重要位置上。如要堵塞這些弊病,必須自身改革,還要明白「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肌體出了問題,細菌才能入侵。官方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聲稱要堵塞「外國勢力、外部勢力及其代理人」的任何機會(包括意識形態);殊不知外國看見「敵人不斷內耗」,把小蒼蠅看成是大笨象,還縱容把風吹小草看成是「颱風襲港」,弄得民心不暢,實在掩嘴而笑,閒來多歎咖啡更好。
──在此,不得不傷心細說傷情話:「木槌打釘釘打木」的效應,近年已延伸到三大範疇,一是由政治範疇,擴大到包括民生在內的非政治範疇;二是由行動衝突範疇,擴大到非武力和無組織行動的範疇;三是由意識形態鬥爭範疇,擴大到非敏感的一般常識和個體選擇的範疇。
長此下去,即使對外國勢力和外部勢力本想「為人開墓塚」,惟會否變成「自己作墳場」?民心、民氣、民力自傷殆盡,驀然冷眼回首處,輕舟已過萬重山!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