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大選前的兩岸關係:北京對台政策的適應(文:關仲然) (09:00)

距離台灣大選不夠一年,有關兩岸局勢的狀態和變化,都值得我們留意。一方面,無論是北京對於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或是兩岸關係的緊張局勢,當然已成常態,沒有大轉變。這分別可從剛完成的兩會論調,以及台灣又再登上《經濟學人》封面(題為「The struggle for Taiwan」)得到印證。但另一方面,正是踏入明年初(2024年1月13日)選舉的大直路,北京在近來以至短期內的台灣政策上既有所適應,亦有需要適應。

國民黨當選  更符合北京的和平統一主張

作出適應的一個重要前提,簡單來說是北京希望國民黨勝出選舉,而不是民進黨繼續獨大。回想兩岸關係仍能夠好言好語的時候,當然已要回想到幾乎10年前,國民黨馬英九執政的年代。即使國民黨當選不代表台灣問題迎刃而解,但屆時兩岸關係必不如現在緊張,這是可以接近肯定的預測。不過最關鍵問題是,今時今日的國民黨是否有台灣人多數的支持。惟單以結果為目標,北京希望國民黨當選,都更符合北京對和平統一的主張。

在選舉近了的時候,正是希望明年選舉結果合乎期望,北京才有作出適應的需要。是輔助國民黨也好,或至少避免間接為民進黨助選,這層考慮都是理性的計算。像月前盧文端撰文談及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時所說:今年「不宜」立法,原因就是不想台灣的民進黨「撿到槍」,得以操弄議題而在選舉中取得更多選票。

在過去20多年的台灣選舉,台灣人固然學習何謂民主、如何投票,另一方面北京也應該多少掌握到、意識到,北京對選舉結果都有很大影響力。遠的例子,像1996年第一次總統直選,當時正值台海飛彈危機,北京為回應李登輝訪美而高調軍演試射飛彈,希望帶來震懾作用,但反而激起台灣人對李登輝的支持(或至少無損李登輝當選)。近一點的例子可數2016年選舉前發生的周子瑜事件,當時統派「成功」逼到周子瑜公開道歉及發聲明自己是中國人,但卻惹來選民反感,間接為蔡英文爭取到不少票數。再看上屆選舉,香港成為台灣選舉一大議題,無論是民進黨和國民黨都表態不接受一國兩制,惟最大得益者當然又是民進黨。

近期事例可見北京適應

從以上經驗來說,在台灣選舉中,就如盧文端所說,一不小心就會讓民進黨「撿到槍」,給民進黨機會以「亡國感」為選舉主軸。這樣的選舉戰場,國民黨基本上是未選先輸。因此如果想要國民黨有力一戰,北京在處理和解決台灣問題時,在不放棄原則底下,就有適應的需要。而最近兩岸關係發展中,亦可看到不少適應的例子。

首先,從最近兩會有關台灣問題的論調來看,重點繼續放在「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同時,繼續強調和平統一、交流合作,這些當然是北京一直以來的立場,並無轉變。但在處理台灣問題上,既可強調九二共識,換過來也可重申一國兩制,惟最終選擇強調什麼、選擇什麼是最重要信息,自然有重要的計算和考慮在當中。

兩岸關係自去年美國眾議院時任議長佩洛西訪台之後降至新低點,解放軍持續軍演都對台灣構成重大壓力。但除了直接的軍事威脅,經貿限制也繼續不斷,像水產、酒類等來自台灣的產品,都受到新的出口禁令而影響相關產業。不過踏入2023年,國台辦首先解禁部分食品企業,像名氣較大的金門酒廠亦予以鬆綁。相比繼續加大壓力,適時放鬆反而是另一種力量的展示。

另方面,北京與國民黨也有更多交流,無論是早前上海的訪問團去到國民黨蔣萬安主政的台北交流,或是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再次到訪大陸,並跟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國台辦主任宋濤等重要人物會面,都是擺出兩岸可以交流的姿態。這些動作,台灣選民有多受落是一回事,惟至少顯示出在進入選舉階段後,北京並非以全強硬的態度處理台灣問題。當然,在接下來這大半年時間,還將考驗北京耐性,因為對民進黨(甚至美國)來說,北京的適應都無助民進黨選情。

從三方面看民進黨的連任挑戰

但從今天的選舉形勢來說,北京實在有堅持適應的需要,因民進黨要成功連任的挑戰,比上屆困難得多,這又可從三方面看到。一方面,去年「九合一」選舉結果已反映台灣選民對民進黨的不滿。當然地方選舉與總統選舉的重要性和意義,對選民來說有明顯分別,但當「不滿」情緒存在於選民心裏,那就自然有人選擇轉投其他陣營,或至少放棄投票。

第二方面,幾可確定代表民進黨出選的賴清德,或許更得深綠選民歡心,惟對於更加能夠左右選舉結果的中間選民(和年輕選民)的吸引力,都遠不及蔡英文,這對民進黨選舉工程都有很大考驗。民進黨本來已有執政的負累,而繼任人選亦不算是萬人迷的時候,民進黨在明年選舉必定比上屆來得艱難。

不過對民進黨最大的挑戰是台北前市長柯文哲。柯想要參選是人所共知,他主打的「白色政治」正合中間選民心意,這又偏偏是賴清德的弱項,本來就有「格食格」局面。雖然柯文哲在台北以外的影響力是一大疑問,但隨着他創立的民眾黨逐漸扎根,另一方面即使他未必有勝選可能,已足夠分薄民進黨得票,那麼國民黨就有非常大的機會漁人得利。台灣的總統選舉只得一輪投票,也意味着候選人毋須得票過半都可當選(就像2000年的陳水扁)。

今時今日的國民黨,經去年九合一選舉勝利,算是走出低谷;不過單純比較支持度,還是遠遠落後民進黨(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民調,2022年民進黨的民眾支持度為30.8%,國民黨為14.4%,另外45.6%選民表示中立)。但有着柯文哲這最大變數,只要國民黨自己不爆出什麼大鬧劇,又或突然出現什麼大變數,國民黨在明年選舉就絕對不是陪跑。而北京對台政策的適應,正是防止出現大變數的可能之一。

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