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台灣九合一選舉的勝負關鍵(文:關仲然) (09:00)

今個星期六(11月26日)就是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投票日,屆時將選出新一屆的市長、市議員等地方民意代表。毫無疑問,九合一選舉的焦點都落在「六都」市長選舉(即台灣6個直轄市,分別是台北、新北、桃園、台中、高雄、台南);其中台北市長選舉,是大家最關注的選戰。

過去4名曾經出任台北市長的人物,其中兩人(陳水扁和馬英九)後來都成為台灣的總統,多少反映這個位置的重要。以前的台北市長選舉,多少是國民黨(藍)和民進黨(綠)之爭;但自從柯文哲出現之後,就打破了兩個大黨的壟斷。柯文哲2014年首次參選台北市長,當時他成功與民進黨整合,得到民進黨支持並當選;到2018年,雖然民進黨不再支持柯文哲,並提名自己的候選人,柯文哲照樣連任。到今屆柯文哲要退位,由擔任柯文哲副手的台北前副市長黃珊珊出選,繼續挑戰國民黨和民進黨。

一直以來,台北向來都是國民黨「票倉」,無論是立法院選舉,還是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在台北都有相當穩定的支持。自1994年台北變成「直轄市」後,7屆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贏了其中4屆。相較之下,不計柯文哲,民進黨只贏過一次台北市長選舉(1994年的陳水扁)。

台北市長選舉未明朗  國民黨蔣萬安稍跑出

看一看今屆台北市長選舉當中的3名候選人,用台灣的說法是「三腳督」局面,選情未見明朗。在單議席單票制的「跑馬仔」選舉,兩名候選人的直接比併相對直白,但3個候選人,到底是誰分薄了誰的選票,往往難以預估。國民黨派出有別黨內大老、更有朝氣的蔣萬安出選,比起上屆代表國民黨的丁守中,無疑是更強人選。民進黨方面,陳時中挾着過去幾年抗疫的戰績參選,人氣同樣比上屆的姚文智更高。至於接替柯文哲角逐的黃珊珊,一直是親民黨黨員,今次參選雖然報稱無黨籍,但實際上選民都將她當成柯文哲所創立的民眾黨的候選人。

上屆柯文哲連任,證明在藍、綠以外的第三力量,至少在台北有生存空間。然而對於這個所謂「第三勢力」,無論是稱為「白色力量」,或是柯文哲的民眾黨,一直以來的最大問題,都是柯文哲是否可以將他的支持者,延伸、轉移到其他人身上。2020年立法院選舉,民眾黨在不分區的政黨票,取得超過11%選票,共贏得5席,成為第三大黨,這多少證明柯文哲的影響力,有轉移到其支持的候選人身上。如果要柯文哲離開台北,在其他地方發揮助選作用,成效存疑,惟柯文哲現在於台北支持自己的副手接任,其影響力則有一定保證。

不過柯文哲在台北的支持,實際上有多少是來自民進黨選民,又是另一問題。2014年時,民進黨公開支持柯文哲;到2018年,民進黨候選人姚文智在選舉中連兩成選票都不夠,敬陪末席,多少看到柯文哲所得選票是來自民進黨支持者。柯文哲經過連任之後,立場搖擺、胡言亂語常有出現,是否可以繼續得到這些原本民進黨支持者的選票,並成功轉移到黃珊珊身上,都有一定困難。不過,今次藍、綠、白之間再一次對決,對旨在兩年後參選總統選舉的柯文哲,都有重要參考價值。

國民黨近年積弱,其中一個最大原因就是欠缺新人上位撐起大局。對於國民黨支持者來說,在馬英九之後,等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一個形象吸引的蔣萬安,如果他當選,對國民黨日後的重建將有重大作用。在選舉中,候選人的任務永遠不是要得到所有人支持,而是要將自己的支持者全部動員出來投票。對國民黨支持者來說,蔣萬安至少比上屆的丁守中有更大說服力(但上屆丁守中所得選票落後柯文哲不足1%)。相反,民進黨的陳時中,雖然在抗疫期間上位,惟其參選之後的表現,無論是辯論台上還是廣告宣傳,始終帶有一點尷尬和吃力。綜觀往績和候選人之間的較量,蔣萬安在台北市長選舉都稍為跑出。

民進黨對高雄台南十拿九穩  桃園見隱憂

除台北以外,其他五都的選情亦值得關注。上屆九合一大選,國民黨取得三都的勝利(高雄、新北、台中),而民進黨則取得兩都(桃園、台南);後來韓國瑜被罷免,民進黨在補選中贏回高雄。對民進黨來說,南部的高雄和台南都是十拿九穩,反而桃園的選情則更多隱憂。本來代表民進黨的林智堅因論文抄襲而退選,要由鄭運鵬頂上,這醜聞完全掩蓋了國民黨本身在提名桃園市長候選人時的鬧劇——國民黨的桃園市長候選人張善政,是由黨中央徵召「空降」下來,當時惹起黨內很大爭議,朱立倫亦要公開道歉。不過,隨着民進黨也需要臨陣換將,兩黨都是半斤八両。

國民黨在今次「中期選舉」的目標,特別是失去高雄市長之後,就是在市長選舉中有所進步,而這並不難達成。一方面,侯友宜和盧秀燕分別在新北和台中的選情都相對穩健,連任不難;另一方面,中期選舉對在野政黨有利,在桃園和台北贏出的機會亦不小。話說回來,這又可見台北市長的重要,對國民黨和民進黨來說,贏到台北市長都可以標誌着這場選舉的勝負。

除市長之外,九合一選舉也會選出不同地方的市議員,亦可藉此將注意力放在其他小黨之上。市議員選舉採取多議席的不可轉移單票制(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這選舉制度給予小黨小量生存空間。現在排於民進黨和國民黨之後的兩個小黨,分別是民眾黨和時代力量,在今屆市議員的提名人數數目,也同樣排行第三、四:民眾黨提名了86人,而時代力量則提名46人。

民眾黨與時代力量  已成有影響力小黨

對於小黨來說,無論是時代力量或民眾黨,能夠在成立之後,立即在其第一次參選的立法院選舉贏得席次,都是非常重要:時代力量在2016年選舉取得5席,而民眾黨則在2020年同樣取得5席。這5席的意義,一方面可以得到選票的補助,更重要是可以得到政府的政黨資助,令這些小黨可以於不同地方開設支部,在地區服務扎根。

像時代力量這個成立於太陽花運動之後的政黨,近年雖然不斷分裂內訌,不少人已經退黨,但在2020年立法院選舉中,仍然取得3席,這或多或少證明時代力量在地方建立了一定的支持者,擺脫了其一開始時候對政治明星的倚賴。因此,時代力量如果能在今屆繼續贏取一定議席(於上屆九合一選舉取得16席),將有重大意義。同樣地,民眾黨在今次地方選舉的表現,也可直接反映過去兩年其地區工作是否有效。但總體來說,現在的民眾黨和時代力量,已經完全取代過去的「小藍、小綠」,即親民黨和台聯,成為台灣有影響力的小黨。

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