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Twitter易手後的言論界線(文:梁家權) (09:00)

擾攘多時,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終在10月尾成功收購社交媒體Twitter。但在他接手後的短短兩個多星期,Twitter卻連番出現地震式變動甚至亂象。首先是撤換現有管理層,由馬斯克親自擔任行政總裁;然後是引入自己在Tesla等公司的親信,進駐Twitter。另外,馬氏亦急於改革Twitter的營運模式,推出「藍剔」訂閱制,結果導致湧現大量假帳戶,被迫暫時煞停計劃。而最受輿論關注的是,馬斯克宣稱Twitter面臨巨大財政危機,要裁減一半員工,否則公司可能破產。Twitter在易手後不久已出現翻天覆地的轉變,正正反映馬斯克本身的梟雄性格,以及一貫出人意表的行事作風。

除了上述的人事和營運模式改動,其實不少評論亦關注Twitter在「狂人」馬斯克旗下,將會變成一個怎麼樣的資訊媒介。馬斯克本身是Twitter用家,多年來經常批評它的言論審核(content moderation)政策,限制了他心目中的言論自由,不諱言收購Twitter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希望消除這些限制,令Twitter成為一個暢所欲言的自由平台。就此,馬斯克在成功收購後,揚言「小鳥自由了」(the bird is freed;作者按:Twitter的公司標誌是一隻小鳥)。這句豪言壯語,令人預期馬斯克必定會大刀闊斧,拆除他認為不應存在的言論規限。

馬斯克以「言論自由絕對主義者」自居

不過,馬斯克的言論自由觀是相當有爭議的。馬斯克曾自稱自己是一個「言論自由絕對主義者」(free speech absolutist),認為媒體只須符合法律的基本規定,不應額外限制言論,因而十分討厭數碼平台審核言論。例如,他曾批評Twitter永久關閉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帳戶,另外亦質疑Twitter制定保護變性人士免受言論騷擾的政策,以及處理假新聞的手法。故此,馬斯克收購Twitter,得到不少右翼和保守派人士支持。

一直以來美國不少右翼和保守派人士,都極力批評主流社交媒體審核言論,名為保障人權,實質是政治打壓,背後充滿針對他們的政治偏見。是故他們近年紛紛轉移到一些另類社交媒體,如Gab和Parler。不過,這些平台卻被發現充斥大量假資訊、陰謀論和仇恨言論。在馬斯克主政下,Twitter的言論環境會否與這些平台趨同,值得關注。

聯合國歐盟促Twitter保障人權遵從法規

有見及此,不少國際組織、政府、人權專家和公民組織就相當擔心,認為馬斯克對Twitter的言論審核制度拆牆鬆綁,反會令人權受損。在Twitter被收購後數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就發出公開信,呼籲馬斯克須以保障人權為管理Twitter的核心宗旨。

具體而言,聯合國人權專員提出6點基本原則,當中有3點關乎言論自由:(1)「保障全球的言論自由」,Twitter須根據法律,以最大程度捍衛表達意見的自由和保障私隱;(2)不過,「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通行證」(free speech is not a free pass),Twitter有責任避免放大侵害他人權利的內容,例如有害的假資訊;(3)另外,「一些煽動歧視、敵意或暴力的仇恨內容,不應在Twitter出現」,Twitter應繼續執行內容審核政策,杜絕相關內容。雖然人權專員沒有在信中直接批評馬斯克,但明顯是不認同他的絕對主義式言論自由觀,希望發出提醒。

另外,歐盟也有回應,其內部市場專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在Twitter回應馬斯克的「小鳥自由了」言論,表明「在歐洲,小鳥會以我們的規矩飛行」(in Europe, the bird will fly by our rules)。這裏所指的規矩,是歐盟在今年通過、預計2024年正式實施的數位服務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這部法案旨在保障歐洲擁有一個安全和負責任的網上環境,規管範圍涵蓋數碼中介服務(如網絡服務供應、網址註冊)、寄存服務(如雲端)、一般網上平台,以及超大型網上平台(如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不同類形和規模的數碼服務,有不同程度的規管。由於超大型網上平台擁有最多用戶和最具影響力,故面臨的法律要求最多,這包括要求它們更積極應對不良和非法內容、提升營運的透明度和問責度等。

由今年初傳出Twitter會被收購,到最後易手,外界一直關注馬斯克所信奉的言論自由觀,會否與歐洲法規產生衝突,而令平台在歐洲發展受阻。雖然馬斯克由始至終反覆強調,Twitter會遵從歐洲法規,惟這都未能夠平息質疑。本文開首提到,馬斯克接手Twitter後,就宣布大量裁員。鑑於美國經濟呈疲弱勢頭,當地科網業近期出現大量解僱潮,Twitter也不例外。但無獨有偶的是,許多被裁的Twitter員工是來自負責人權保障、無障礙體驗(即幫助殘疾人士使用平台)、機器學習道德、提升公司問責和透明度,以及公共政策(這包括負責核實政治人物帳戶的員工)等團隊。隨着各地政府對數碼平台治理要求日漸增多,科網公司理應要加強相關的人力投資,但馬斯克卻反其道而行,令人質疑他講一套、做一套。

Twitter的經濟和政治風險

當然,我們亦不能完全否定,馬斯克或許真的是因為財政原因,不得不裁退相關員工。惟有論者就認為,如果按經濟邏輯行事,馬斯克裁減負責人權和內容審核事宜等員工,是極為不智的,因為如果平台放鬆內容標準,將會導致大量不良資訊滋生,嚇走用家和廣告商,最終Twitter反會蒙受經濟損失。

馬斯克入主Twitter後,除了讓人猜測公司營運模式的轉變,其跨國大亨的身分,亦為Twitter惹來不少政治爭議。不少論者關注,馬斯克會否因為要兼顧在世界各地的商業利益,而影響Twitter的言論政策,甚至利用該平台的影響力,為其商業帝國服務。

另外,從馬斯克介入俄烏戰事到近期有關兩岸衝突的表態,都反映他不是一名純粹商人。上星期,美國總統拜登當被問及馬斯克的跨國業務(包括Twitter、SpaceX和Tesla等)會否影響到國家安全,就表示馬斯克跟其他國家的關係是值得被檢視的。一旦美國當局視馬斯克為國家安全威脅,Twitter的言論空間也必然會被波及。

從上述討論可見,Twitter的營運受到多方因素影響,這既包括馬斯克個人的意識形態,也有商業考量、政治壓力,以至具體法規要求等。未來Twitter的言論界線如何劃界,端視乎各項因素之間的角力。事態才剛剛開始,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作者是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