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何當撥去閒雲霧 放出光輝萬里清 ──寬容歡顏不見 如何由治及興?(文:劉銳紹) (09:00)

先解釋今天的標題。「何當撥去閒雲霧,放出光輝萬里清」之句,出於宋代女詞人朱淑真的《中秋夜不見月》,藉此寄託對清明政治的嚮往。在現實生活中,有些雲霧(包括愁雲慘霧)都是人為的,如不寬鬆處理,只會永遠不見天日;相反,如能開閘排洪,任它「兩岸猿聲啼不住」,都可「輕舟已過萬重山」。

(1)從近期一些「小事」談起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駕崩,大批港人前往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弔唁,一度排隊3小時才能致祭。有民眾唱了英國國歌和《願榮光歸香港》,有人喊出「香港加油」等口號,遭警方查問和帶走(是否有其他細節有待了解)。這類事件已非首次,去年「渣馬」長跑時,已有跑手被勸阻不要穿「香港加油」的服飾,此四字彷彿已成為禁詞。市民戲言,以後駕車到油站加油,只能說「加水」好了。

此外在疫情之下,鬧市中的萬人長跑可以考慮,但1000多人在郊外的「毅行者」越野活動卻不獲批准。有人質疑官方是否擔心,在深山野嶺難以監管敏感標語?總之,「閒雲」處處隨風在,不見寬容與歡顏。

──在內地也有不少「閒雲」。最新例子是,消息指維權律師王全璋及其妻子李文足、「709案」的李和平律師及其妻子王峭嶺,可能出席美國駐華大使館的美國獨立日活動,均被限制出行,被迫留在家中。大凡敏感日子,這類事情都會自動出現。多名「天安門母親」在「六四」之日就會得到「特殊對待」,劉曉波夫人劉霞更形同被長期軟禁。這種「閒雲愁霧」,已是屢見不鮮。

──這令我想起33年前的同類事件。美國時任總統老布殊訪華,離去前設宴感謝中國款待,邀請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出席,但同場邀請了被開除出黨的方勵之。中國為免出現尷尬場面,出盡千方百計阻止方勵之到場,在市內飛車追逐攔截;方勵之欲乘巴士前往,交通警員則不准巴士停站、乘客不得上落。最後,官方成功了,方勵之只有回家,但全世界的新聞焦點都從「中美友好」轉移到方勵之被禁足之上。33年千般事,「閒雲」不散似舊時?

(2)淺層分析為何「閒雲」不散

──從中國角度看,這些「閒雲」都是外國或異見人士製造出來的。外國經常在「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問題上搞小動作,借題發揮,惡意攻擊,甚至故意「剃眼眉」。所以,中國必須義正辭嚴地迎頭痛擊。對於那些「甘於被外國利用的人」,也要加以限制和懲戒,以免造成「壞榜樣」。

──但從外國角度看,其實這些都是「初級干擾戰」的策略而已。它們用最低廉的政治成本,經常只是三言兩語,故意挑動中國的政治神經,即可引發中國「用核彈打蒼蠅」,最後「核彈」還是打到自己境內。且看輕輕的三言兩語、小小的「閒雲愁霧」、一兩個惺惺作態,就引發中方怒目相向、揮拳出擊。這傷不了敵人,但揮拳對內時卻造成中國官民矛盾,至少是情緒上的對抗。中國指摘外國別有用心。對呀,確是這樣,但外國的政治成本實在太輕,而且有了中國的加力,往往事半功倍,怎會不經常使用呢?

──可見,上述例子本來可以是小事,惟處理不好就會變成自傷的大事。我理解官方為了顯示立場和威嚴(包括國家尊嚴),於是採取從嚴處理的手法,殊不知其實可以彈性處之。如能理解「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奧妙,就會明白偶爾讓蟬聲和鳥聲出現,更顯得一切平靜安寧,可以睡大覺了。否則,愈是擔心「細水將會變成河」,跟着築堤建壩,反而會「一石激起千重浪」,涓滴終會變江河。

(3)深層次分析「閒雲」如何形成

──其實這種自製「閒雲」,跟着變成黑雲暴雨的思維方式和教訓,已使中國一傷再傷。其中一種思潮就是「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表面上這是敵我分明的正確立場,但往往又陷入是非模糊、計算失準、因小失大的困境。今天的中國雖已走出毛澤東的盲目年代,但餘波仍在,必須警惕。

這裏可舉一例。末代港督彭定康主政時,推出「九二政改方案」。其實這個方案的原形是香港一批擁護回歸的人士所提出,並已交到港澳辦時任主任魯平手上。他閱後初步認為可行,並轉上級研究,得到不錯的反應;但中國處理政治事件十分謹慎,必須仔細研究。就在相若的時候,彭定康也知悉有此方案,於是趕快改頭換面,變成他的「九二方案」。這就糟了,敵人的方案怎可接受?如果跟從,豈不是被敵人牽着鼻子走?

其實當時已有建議提出,「他打他的,我打我的」,只要說明北京早已收到港人方案(提交的日期可以作證),並樂意考慮港人意願,一起研究,就不怕彭定康自吹自擂了。可惜,最後礙於不能「與敵人同流」,繼而改變主意,才被彭定康搶喝頭啖湯,只需修修改改,卻能民意滿載,中方於是罵他為「千古罪人」。

──另一個自製「閒雲愁雨」的原因,就是「一日為敵,終生為敵」的鬥爭基因。試想,王全璋即使犯了罪,但已刑滿出獄,理應回復平民身分,可以自由活動。可是官方總擔心「死灰復燃」、「尋釁滋事者冥頑不靈」,一定要對方永遠五花大綁,才會稍為安心。這種心態不單對外敵如是,對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也如是。從官方的政治需要來看,這種「(自)製敵(人)之法」,是維持威權的不二法門;惟從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發展角度看,卻是削足就履、自我抵消。

──港府最近宣傳希望2019年「反修例事件」的參與者回頭是岸,並願意設法協助。我從眼前相安無事的角度看,對此表示肯定,還希望看到更多實際和有效行動。但官方不宜擺出「一貫正確、不容置疑」的姿態。例如當時商業電台記者被海綿彈射中一事,我了解官方要維持警隊士氣,但作出「投訴無法證實」的結論,未免難以自圓其說,自然引起質疑。總之,閒雲當撥去,始能萬里清!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