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經濟政策左右澳洲大選 強軍結盟成共識(文:王耀宗) (09:00)

5月21日澳洲將舉行聯邦大選,勝者會組織新政府,目前以莫里森為首的「自由黨—國家聯盟」(Liberal-National Coalition)政府,已執政9年。人們也許沒有留意,澳洲的政體其實是君主立憲制,最高憲法權力在於代表英女王的總督,而非總理。內閣(亦稱為行政局)之首實是總督,但總督不行使實質權力,習慣上由總理處理政務,這是西敏寺模式。然而澳洲的兩院制名稱受美國影響,分別為眾議院及參議院,前者是在一選區選出單議席代表,在多黨制情况下,選民需將眾多候選人排次序,以取得過半數票為勝者。參議院則用比例代表制。前者選人,後者選政黨。眾議院共151席,取得多數的政黨組織政府,並由多數黨議員選出總理,但法律則須兩院一齊通過才成立。

一般來說,西方民主選舉國家都有偏左及偏右兩大政黨,如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德國基民、社民兩黨等。澳洲也不例外,「自由黨—國家聯盟」偏右:重市場輕干預、重自由輕平等;工黨則相反。自1949年以來,「聯盟」執政有51年,而工黨僅22年,若今屆再輸則會在野12年了。但工黨能否東山再起,確有疑問,莫里森和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經過3次辯論,前兩次雙方勢均力敵,第三次阿爾巴尼斯略勝一籌。

另外有多次民調顯示工黨會「輕微」取勝,但鑑於2019年選舉的陰溝翻船,在所有民調領先下卻大敗,今次工黨不敢輕敵了。

工黨領袖競選期屢犯錯  莫里森口才佳信心足

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並非一個令全黨信服的領袖,他雖然做了國會議員26年,而且曾短時間擔任副總理,但多年來政績不彰,全國聲名不顯著,認識他的人不多;最要命的是他在4月競選開始的第一天,即犯下頗大錯誤:他竟不知道澳洲現時失業率及銀行利率!一名代表工人階級的政黨領袖竟不知道失業率,實令工黨極為尷尬。翌日莫里森滿有信心地答記者:失業率4%,是近50年第二次最低,也是13年來第一次;存款利率則是0.1%

在另外兩個問題,阿爾巴尼斯也犯下不應該犯的錯誤:第一,他不能答出如果工黨組織政府,誰會出任國防部長,這點給人印象似是他還未有執政準備;第二,在印尼難民船闖入的問題上,他衝口而出說會將船驅逐出海,事實上這並非工黨立場——9年前的工黨政府,在執政6年間不斷接收船民,共花費以百億計澳元接收6萬難民,令民怨四起;而「聯盟」執政期間採取強硬隔離政策,完全杜絕船民。後者顯然是受選民歡迎的政策,阿爾巴尼斯也清楚此點,因此後來澄清稱也會隔離難民。

莫里森掌握數據較好、口才出眾、信心十足,畢竟有現任政府的優勢。他2018年上任,其後遇上新冠疫症大流行,他處理得不差,封城措施早取消,市民也恢復了自由活動,國際旅遊開放,旅遊業復蘇;2020年國民生產總值(GDP)下降2.18%,但翌年反彈4.69%,預測今年有4.16%增長。令莫里森最振奮的是失業率下降。他的競選策略是盡量保持現狀,口號是「選一個你已知道的政府」、「避免風險」等。工黨則反擊說,失業率雖低,但實質收入無提高。工黨傳統政策是提高福利,今次亦一樣,在政綱中提出加強醫療福利,其口號是「更美好的前景」(a better future)。

俄烏戰爭令世界燃料價格大漲,澳洲亦受影響,今年首季通脹達2.1%,按年升5.1%,是2000年以來最高。為壓通脹,澳洲聯邦儲備銀行最近提高利率0.25厘。此外,莫里森政府公布削減一半燃油稅,為時6個月,另外全國約600萬合資格基層人口會獲發250澳元,希望選民投「聯盟」一票。

視中國為頭號威脅  兩黨對策有寬緊

除了內政,外交也是選舉重要一環。在澳洲目前政治氣氛下,增強軍力、構築聯盟的國策基本上已為兩黨共識,視中國為頭號威脅也是政策重點。然而兩黨在執行上尚有寬緊之別,相信若工黨上台,極可能會與中國展開對話;現在中澳雙方則處於「冰封」時期,僵局尚未打破。

澳洲向來自視西方陣營一員,20世紀初以來,曾有「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反對亞洲人移民,至1970年代初取消,1980年代開始接受大量亞洲移民。自1990年代,中國經濟之增長成為亞洲經濟發展動力,澳洲希望可乘「順風車」融入亞洲發展趨勢,在基廷(1991至1996年)及霍華德(1996至2007年)總理年代,中澳關係發展迅速,貿易量大增,在陸克文(2007至2010年)及吉拉德(2010至2013年)工黨總理年代,與中國的貿易佔澳洲總體貿易量最高達35%,但澳洲僅佔中國總貿易量4%而已,這已種下緊張關係的根源。

2016年,中國外長王毅公開嚴厲斥責西方記者不懂中國後,中國正式在全世界推行「寸步不讓,針鋒相對」的「亮劍」外交。2017年,澳總理特恩布爾開始禁止華為參與國內5G建設;中國其後施以貿易還擊,禁止澳洲煤炭及農產品入口。莫里森政府也推出多項不利中國的措施,如檢視中國在澳洲的滲透、通過反外國干預法、成立委員會調查大學內的外國勢力、停止州政府參與「一帶一路」計劃、檢討達爾文港99年租約等。今年1月,中國駐澳大使肖千上任,希望兩國關係能「重回正軌」,但莫里森總理卻認為,在中方解除部長級會面禁令之前,兩國關係無法解凍。

在外交聯盟上,除了增強傳統上以情報交流為主的「五眼聯盟」功能外,澳方還參與了包括美國、日本、印度的「四方安全對話」;而最為重要的,是與英美組織AUKUS聯盟,取消購買法國的潛艇合約,改為以1160億澳元轉向英或美購買8艘核潛艇,預料2040年前交貨。去年9月,中國駐聯合國代表王群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投訴,指澳洲購買核潛艇違反《核不擴散條約》,危害國際穩定及安全秩序。

中國所羅門簽安全協議  掀澳洲朝野反彈

最近的一件外交事件更令澳洲憂心忡忡:所羅門群島和中國於4月簽署安全合作框架協議。南太平洋諸國如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及所國等,人口稀少,地理上接近澳洲,三者過往同是英國殖民地。澳洲向來視此為「勢力範圍」,傳統上當這些國家出現治安問題,澳洲會派兵或警察維持秩序,例如去年11月,所國出現群眾騷亂,澳洲派100多名警察到當地維持秩序。

中所協議引起澳洲朝野強烈反應,並引起日美關注,原因明顯不過,澳洲和所國相距不足2000公里,中間是大海,並無屏障,一旦中國於後者建立軍事基地,澳洲東部及東南部人口密集之城市區域,就完全暴露在其軍事監視下,澳洲政府認為這已是踩了自己的安全「紅線」,有評論者因此認為國防開支佔GDP比例不應停留在每年約2%,而應該大大提高。澳防長達頓在4月底接受傳媒訪問時表明,澳洲當前戰略處境近似二戰前夕,他對澳洲面對的風險感到擔心。

事實上,澳洲在二戰時曾面臨被日本入侵本土,當時日軍橫掃東南亞,並派軍機轟炸達爾文港,日本潛艇更駛至悉尼港口,此一歷史經驗為澳洲所記取。有論者亦有提及中國最近強調的「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其實亦可用在澳所關係上,所國的安全不應犧牲澳洲的安全。

民調見工黨佔優  莫里森較對手勝任總理

在澳洲選戰中,中所簽訂的協議給莫里森政府帶來極大困擾,受反對黨大肆抨擊,認為是二戰以來最大的外交失敗。不過,我相信外交事務不是澳洲國內廣大市民的關心重點;輸贏之關鍵,始終在於經濟政策。目前民調顯示兩黨距離很接近,整體而言工黨佔優,惟在是否勝任總理上,莫里森略勝一籌;不少論者則認為選舉結果將導致「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中澳關係短期內很難改善,經過20多年密集交往後,澳洲政壇近年出現一批對華「鷹派」,這些人將會主宰澳中關係一段長時間(註)。

註:詳閱Stephen Dziedzic,"Young guns: Is a generation gap fuelling Australia's China debate?", Australian Foreign Affairs, Feb 2022, pp84-103.

作者是嶺南大學政治學系前系主任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