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評新冠病毒疫苗通行證政策(文:高本恩、陳德光) (09:00)

新冠病毒疫苗通行證措施將於5月31日進入第三階段,除新冠病毒康復者及獲豁免人士外,屆時所有12歲或以上人士必須接種最少兩劑疫苗,並於接種兩劑滿6個月後接種第三劑,方可進入指定處所。當年輕成年人日常生活必須使用疫苗通行證,包括上學或上班,令他們幾乎不能拒絕接種,政策本質無異強制接種。

過去一年,疫苗通行證也曾在世界各地推行,目的是提高疫苗接種率(又稱「谷針」)以減低疫情爆發對公共衛生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強制接種或進行任何帶有強制性質的醫療程序,必須有強而有力的基礎,譬如面臨重大緊急的公共衛生事故。自今年2月本港推行疫苗通行證措施至今,本港疫情不斷變化,政策亦應適時檢討。我們欲透過本文重溫相關倫理原則,檢視香港現况,並探討現時是否仍有充分基礎,限制未及接種的年輕成年人的行動及活動自由。

「知情同意」原則

「知情同意」是醫學法律和倫理的重要原則,意思是在進行任何醫療程序前,精神和智力健全人士必須先了解相關內容及過程,尤其是當中涉及的好處和風險,並自願表示同意後,方可進行該醫療程序;即使醫療程序對病人的好處大於風險,在充分了解後,病人依然有權拒絕接受。疫苗接種屬醫療程序,換句話說,就算接種對市民個人而言好處遠大於風險,一般情况下當局應尊重市民拒絕接種的意願。然而當面臨巨大公共衛生風險時,相關的公共衛生法律及倫理原則容許當局以保障公眾利益為由,限制市民個人自由,惟限制措施必須是必要、合理、符合效益,及盡可能將影響減至最低。

以疫苗通行證來說,只有當年輕成年人拒絕接種會令公眾利益蒙受重大損失,例如令醫療系統不堪負荷而瀕臨崩潰,我們才有足夠理據限制他們的個人自由,甚至剝削其上學或上班權利。

群體免疫與動態清零

現時香港防疫政策的大方向是動態清零,目標是減低感染數字,盡可能長時間維持零感染。本港一直透過一系列限制性的公共衛生措施控制疫情,包括在社區實施社交距離及執行入境限制。

自2021年2月起,新冠病毒疫苗分批抵港並供市民接種。迄今,3歲或以上人士均可接種,近92%人口已接種第一劑疫苗,近86%亦已接種第二劑(截至5月14日)。疫苗計劃展開初期,有關討論多集中於以提高接種率築起群體免疫屏障,從而減少病毒在社區傳播,及間接保護因各種原因未能接種疫苗的市民。然而,正在流行的變種病毒株有別於新冠疫苗內的病毒株,現有疫苗雖可有效預防變種病毒株所引起的重症和死亡,但對預防感染方面保護有限。據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推算,即使本港在第五波疫情開始前整體上已達到高接種率,自第五波疫情開始至今,仍有多於400萬人感染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

儘管疫苗預防感染變種病毒的成效有限,但有賴我們的高接種率,及經過大量感染後築起的群體免疫屏障,第五波疫情正在逐漸減退,並將在數周內結束。

觀乎今時今日本港的群體免疫水平,這時候透過疫苗通行證以期建立免疫屏障,已經失去意義,進一步「谷針」將無助控制往後疫情感染數字。本文旨在討論疫苗通行證的政策,坊間對維持動態清零利弊的討論與本文無關宏旨。本港欲要清零,必須繼續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維持一定社交距離和實施入境限制等。

新冠病毒對長者和年輕成年人構成截然不同的風險,疫症大流行期間必須維持穩健的醫療系統,才能讓最有需要的病人得到妥善照顧。故此在第五波疫情期間,我們特別關注新冠病人感染後的重症及死亡率。目前本港採用的兩款新冠疫苗,皆能有效預防重症和死亡。雖然任何年齡人士感染後都有可能出現重症和死亡,但幾乎所有重症患者和死者都是未接種疫苗的長者,60歲以下的死亡病例,只佔本港第五波疫情中整體死亡病例的4%。

須否續「谷針」以維護醫療系統?

本港年輕成年人的重症及死亡率遠較長者低的原因有二:(1)未接種的年輕成年人感染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本來已較長者低;(2)年輕成年人群組超過90%已接種最少兩劑,因此他們感染重症及死亡的風險變得更低。18歲或以上成人接種第三劑疫苗,能進一步提升其本來已很高的重症保護率——相比接種兩劑克爾來福(科興)疫苗後92%,及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後95%的重症保護率,兩種疫苗在第三劑後皆提升保護率至98%以上。

不過,基於現有的高接種率及第五波疫情產生的自然免疫力,及他們患上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本來就很低,可預期在往後疫情中,將只會出現極少數年輕成年人重症和死亡病例。因此,至今還未接種的一些年輕成年人就算選擇不接種,或只接種一劑或兩劑疫苗,難言會因此拖垮醫療系統。

集中保護高危長者

目前長者接種率仍偏低,70至79歲長者有超過七成已接種最少兩劑,但僅四成人已接種最少3劑;80歲或以上長者,有約50%已接種最少兩劑,但僅18%已接種最少3劑。以往很多長者由於不同原因,對接種疫苗都非常猶豫。經歷逾9000人死亡的第五波疫情後,我們期盼長者的猶豫態度將有所改變。

雖然第五波疫情快將結束,但新冠病毒疫情在往後日子必然再度爆發,長者仍將面對最高的重症和死亡風險。故此,雖然進一步「谷針」將無助控制往後疫情感染數字,但仍值得重點針對提升長者的接種率,包括以加強劑延長保護力,藉以減低死亡率和重症病例。若長者接種率仍偏低,長者繼續使用疫苗通行證將會有節有理。

總結

在「知情同意」原則下,市民有權拒絕接種疫苗。但現在年輕成年人若拒絕接種,或不能上學上班,政策嚴重限制個人自由,本質上取締了「知情同意」原則。推行這樣的措施,須賴以強力科學依據、出於維護重大公眾利益。惟現時本港大部分年輕成年人已接種最少兩劑疫苗,很多人也在第五波疫情中感染後產生了免疫力。

觀乎今日香港已築起的免疫屏障,年輕成年人進一步接種,對清零或維護醫療系統難言再有明顯助益。是以我們仍呼籲香港市民——尤其長者——接種3劑或4劑疫苗以保護自己和家人,但不贊成政府繼續透過脅迫性的政策向年輕成年人「谷針」。因此,我們倡議放寬政策,讓60歲以下成年人毋須使用疫苗通行證進入指定處所。

作者高本恩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陳德光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榮譽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