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俄烏戰爭衝擊世界政局(文:王耀宗) (09:00)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已一個多月,俄軍不濟或者普京對局勢之誤判,已是世人皆知。雙方和談儘管波折重重,但和平曙光已露。和談的具體讓步條件,目前未知,但相信烏克蘭成為中立國,及烏東領土和克里米亞成為俄掌控之地,已不可能改變。

經此一戰,世界之政治經濟秩序,特別是歐洲範圍,已不可能回到俄國侵烏之前的狀態;西方更有評論家認為一個嶄新的世界秩序已蒞臨(dawn of a new world order)。我個人認為此結論似下得略早,今次變動未必似1989至1991年蘇聯社會主義帝國崩潰,及東歐諸國從共產主義桎梏解放出來那麼巨大。但俄烏戰爭之後,不論達成的和平條件怎樣,都已對世界政局造成影響,其幅度有待日後事態發展及觀察。

歐洲能源政策勢改變

首先,俄烏戰爭是二戰後,歐洲70多年來第一次有大國與另一主權國的戰爭,震撼性不言而喻。歐洲的能源政策勢必有翻天覆地之改變。過去10多年,歐洲放棄自己能源自足的計劃,與俄國合作,依賴俄方石油及天然氣,「北溪2號」之建立將令德國更依賴俄國。另外,歐洲在環保政策上佔世界領先地位,放棄核電及傳統燃料進行得如火如荼。

此後,這方面必有大變動出現。德國固然已立刻暫停審批「北溪2號」,對俄實施全方位制裁,但現在歐洲仍要每日付給俄國10億美元購買石油及天然氣。德國已加緊儲存煤炭及建立天然氣儲存站;波蘭正籌備建立新核能發電站;英國極可能重開北海煤礦開採;挪威計劃擴大在北極採油;法國加快建立核電發電廠;整個歐洲準備從挪威及阿塞拜疆鋪設管道,增加輸入天然氣的數量等。

歐洲各國傾向重新依賴傳統燃料的前景,會令全世界環保政策遭到重大挫折。另外,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尼及印度等,其環保政策進展有限,中國用炭量仍在增加,預計2030年前達到最高峰。美國是北約領頭人,俄烏之戰令油價大升,通脹高躍,美國總統拜登被迫開放戰略油庫,每日釋放100萬桶石油,歷時6個月;同時,油價高企令美國國內頁岩氣之開採變得有利可圖。長遠來說,對歐洲之穩定燃料供應有一定幫助,可進一步減少依賴俄國。

北約「翻生」 成員增國防經費

更甚者,俄烏之戰亦令北約「翻生」,此方面不說自明。戰爭令鄰近俄羅斯之國家如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等,神經高度緊張。當年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為求歐洲增加北約軍費,幾乎與各國撕破臉,如今北約不少國家自動增加國防經費;其中德國更改變自二戰結束以來的政策,運送武器到衝突地區,總理朔爾茨亦立刻增加1000億歐元軍費,得到社民黨及基民黨兩黨共識支持。朔爾茨更答應從2024年起,每年會將GDP(國內生產總值)的2%用於軍費,過去20年該國軍費每年只是佔GDP約1%,這將令德國變成世界第三大國防開支的國家,僅次於中美。2018年,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公開呼籲歐洲應成立一支「真正的歐洲軍隊」(a true European army)以應付危機,歷史證明他有先見之明。

重新引起對核武攫取

此外,俄國總統普京在戰事中提出動用核武之可能,舉世駭然,可惜西方沒有嚴肅處理,而是聽而不聞,這種態度只會給俄國壯膽,加劇其冒險主義行徑。學者普遍認為,這70多年來的世界和平來之不易,其間雖有不少局部戰爭,但世界和平大體上持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核武「第二擊力量」(second strike)的存在。這種「保證互毁」(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使敵對兩方不敢輕舉妄動,縱然擁核國從早年的美蘇兩國增至現今9國,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及北韓等,世界仍維持一個恐怖的平衡。這個平衡如空氣一般,令人意識不到;但今次普京的警告,使世人重新意識到這世界的脆弱及不穩定性,這對遏止核武散播(nuclear proliferation)極端不利,肯定會重新引起新一輪對核武的攫取,日本即為一例。

雖然俄烏戰爭在歐洲發生,但對亞洲各國的安全形勢或秩序亦有重大影響。俄國是發動戰爭者,入侵另一國領土,干犯聯合國的主權規條,早前已有141國投票反對俄國的侵略戰爭,另有35國棄權。亞洲各國自然從這個觀點重新考慮國家安全問題,首當其衝的是日本。俄烏戰爭會令日本政壇之鷹派傾向更強烈,特別是對核武的掌握。日本又會否更為強烈要求美國容許其在遭到空前威脅時,讓日本戰機攜帶武器攻擊敵方?而增加軍費更自不待言了,岸田文雄政府進一步對中國強硬是不可避免了。

至於南韓新一屆政府,候任總統尹錫悅盼望與美、日及澳洲有更密切協作關係,以便未來可加入美、日、澳、印度的「四國安全對話」(QUAD)。至於東盟,除新加坡正式指摘俄國侵略外,其他不少國家都採取模糊態度。有關國家的取態,正正表現了中國影響力。

北京三方面研判俄烏戰教訓

最後一點,似乎每個人都在問的,就是俄烏戰爭會否增加北京攻台之可能?我個人的看法是:談機率並沒有多大意義。若說攻台的機率從俄烏戰爭前的90%減到70%,也是白說,這表示攻台的可能性仍然較大。北京當然會全方位研判從俄烏戰爭可汲取哪些教訓,這起碼有三方面:第一,從俄軍於戰場之不濟,研判解放軍之質素及備戰情况;第二,從今次西方各國(包括政府與民間,如志願軍、接受烏難民等)支援烏克蘭的熱烈情况,要判斷如果將來攻台,此種情况會否出現;第三,台灣本島居民會否與烏克蘭人民或軍隊一樣,團結一致抵抗外來者。

若北京認為這3個問題都不成問題,則攻台仍是一個絕對可能的選擇。在第二條問題中,關鍵角色是美國的支援。有人認為俄烏戰爭的啟示是美軍不會來。我認為具體分析推不到這個結論,畢竟美國在全世界有約750個軍事基地。無論如何,北京攻台必須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因為如果失敗,將會永遠失去台灣。

作者是嶺南大學政治學系前系主任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