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要重回正常生活 動態清零最有效(文:羅崑) (09:00)

第五波疫情持續惡化,源頭未明個案分佈於全港多區,新增確診人數前所未見,直接衝擊本港醫療系統,疫情威脅迫在眉睫。由於Omicron病毒的症狀較輕,致使有種意見認為現階段香港適宜採用「與病毒共存」的策略,而此意見亦搶佔一定程度上的輿論;但對於現時香港正處於需要「眾志成城」,堵截病毒散播的危急關頭,相關意見是罔顧社會整體利益,置市民生命安全於不顧的消極說法,市民必須慎重看待。

盲從他國「與毒共存」 恐損港人性命安全

觀乎本地支持與病毒共存的輿論,實在未見到有任何「站得住腳」的策略適用於本港情况。有些意見領袖或評論文章,更只是反覆強調不少國家已放棄「動態清零」的策略,以力求社會恢復正常運作並推動經濟盡快復蘇。但是,必須指出,不少國家棄用動態清零的策略,是攙雜一系列的因素考量所形成,當中包括政治選舉的得失、利益集團的壓力及大眾抗疫疲勞的心態等等。事實上,相關國家政府是否有高舉民眾的生命權,並以保障社會不同階層的大眾健康安全作為首要考慮,值得我們深思。否則盲目跟從他國方式,將會為本港市民的性命安全帶來嚴重「災難」。

事實上,連日來對於為何採用動態清零的策略,已有很多評論文章論述,這裏不重提。反而筆者想藉此機會,引述日前新華社較引人熱議的一篇時事評論〈凝聚香港社會共克時艱的堅定信心〉,當中說到:「生命權是最基本的人權。新一輪疫情暴發後,特區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強化『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按風險程度在不同地區採取『圍封強檢』『強制檢測』和『願檢盡檢』等行動,並將推行『疫苗通行證』等舉措,以最大力量保護市民生命安全。」直接道出特區政府跟從中央政府的抗疫方式,最為符合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也最為有效避免700多萬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同時更能避免疫情全面失控,致使市民無限期等待生活重回正軌。

完善抗疫措施的主張 才值得重視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是由一群有志服務社會、貢獻國家的年輕時事評論員所組成,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們一直支持中央政府對抗疫情的動態清零策略。我們一直強調,社會是由不同階層的人士所組成,各階層都是社會的持份者。雖然有意見指出,社會上搶佔輿論主導權的,仍在於少數既得利益階層,但對於保障社會大眾的生命權,我們會持續發聲。

昨天資深傳媒人劉進圖先生在《明報》的評論〈強制長者受苦於心何忍?〉提及,現時許多防疫系統出現樽頸,各區的臨時檢測站應採用荃灣公園檢測站的派籌機方式,以免卻市民長時間輪候而增加相互感染的風險。我們認為,社會基於堅持採用並信任動態清零的抗疫策略下,有更多這方面的評論文章,以完善抗疫措施,才是社會大眾值得重視的輿論。社會上下一心,方可早日戰勝疫情,為市民重回正常生活奪回主導權。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秘書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