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借鏡新加坡 兩招「與病毒共存」(文:李懿恩) (09:00)

繼葵涌邨有樓宇圍封7日後,不同地區的屋邨都有零星無源頭的新冠確診個案,加上不同社區陸續都發現有污水樣本呈陽性反應,香港醫護人員同時間開打3條戰線:提供強制檢測服務、照顧確診入院者、維持疫苗接種。顯而易見,第五波疫情已經如火如荼,而政府亦開始就「動態清零」賦予愈來愈多解釋,專家亦陸續就「與病毒共存」的說法加上不同條件,不外乎加快全民打針使接種率達至九成、全面使用「安心出行」、降低確診者出院條件。

因求學緣故,筆者於疫情開始不久遠赴新加坡,目睹新加坡從「清零」政策而祭出「circuit breaker」(封城約7個星期,只允許居民外出採購必需品),到政府宣布清零政策長遠會拖垮經濟而改為「與病毒共存」。新加坡政府的整個藍圖並非一天繪成,也不是單靠所謂的谷針而達至今天半開放的成果。假如香港政府真的正在考慮「與病毒共存」策略,除谷針以外,還有其他選擇嗎?

訂居家康復計劃 擴家庭醫生效能

新加坡政府早於2021年8月提出「與病毒共存」的藍圖時已表明,應對疫情的關鍵在於新加坡醫療系統負荷能力,要確保公共醫療系統資源留給重症病人及高危人士。因此,政府在同一時間推出居家康復計劃(Home Recovery)。假若檢測為陽性,會首先要求確診者自我隔離72小時;如出現輕微病徵,普通家庭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會發出居家隔離書,為期3至7天不等,隔離期間確診者只需每日為自己進行自助拭子檢測(Antigen Rapid Test, ART),連續3日呈陰性即可恢復日常活動。

而新加坡政府強調普及接種疫苗是要增強醫療系統的韌性。以2022年2月4日為例,新加坡新增確診人數為13,046,其中10,312宗於ART中發現,全部為輕症患者。相關住院人數為998,留於深切治療部的更只有15人。

香港政府要達至「與病毒共存」不能只求谷針,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提高接種率,換取時間制訂居家康復計劃及擴大家庭醫生效能,賦予他們進行ART的能力,轉介不適宜居家康復人士到醫療設施照顧,否則長遠把所有輕症人士都強迫入院,只會加速公營醫療系統崩潰。

普及自行檢測能力

現時香港一旦有陽性個案,政府會以圍封形式強檢,所需人力物力絕對不能小覷。然而,當Omicron早已遍地開花的情况下,圍封強檢根本不符合成本效益。即使香港於醫管局指定普通科門診診所提供深喉唾液樣本收集包,所提供的數量及便利程度遠遠未能應對第五波疫情。

參考新加坡,政府於全境設置了大約100個拭子檢測包自助機,讓緊密接觸者自行透過掃描身分證獲取檢測包以篩查。另外,自費的拭子檢測包於全境的便利店、藥房及超市均有販售,價錢大約為6到18新加坡元不等(折合約35到104港元)。普及自行檢測能力,同樣可以減輕輕症民眾對公共醫療系統造成的負荷。

當香港為數不少的防疫專家開始對「與病毒共存」鬆口時,大家都理直氣壯地高呼全民打疫苗,作為結束第五波疫情的最終手段。然而,病毒會否再次變種,依然是未知之數,無止境地打加強劑亦開始受到不少醫學人士質疑。第五波疫情也許會有完結的一天,但如果香港政府未能加強自身的醫療系統防禦能力,變種病毒再出現時,手足無措的戲碼只會再次上演。

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碩士生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