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上好「南京大屠殺」這一課(文:杜可道) (09:00)

不久前,一所小學按照教育局通告,向學生播放一段記載南京大屠殺史實的紀錄片,部分內容非常殘酷,嚇得年幼學生情緒激動,甚至號啕大哭。事件引發軒然大波,雖然已告一段落,但當中的問題仍值得深思。

本文題目〈上好「南京大屠殺」這一課〉希望帶出兩層意思:第一,應該讓學生學好南京大屠殺這一段重要歷史;第二,香港教育當局把好事變成壞事,令國民教育蒙上嚇壞幼童的污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教育界有必要上好這一課,以免將來重蹈覆轍。

讓學生上好這一課

南京大屠殺是我國一段悲慘歷史,從1937年12月13日開始,我國軍民遭日軍殺死者高達30萬人,被姦淫婦女不計其數,而且手段非常殘酷。短片把年幼學生嚇壞,正好反映出真實現場的可怖!這與納粹德國殘殺猶太人,都是慘絕人寰的悲劇,全世界都應該從中汲取歷史教訓。

日本侵華歷史一向在香港中學中史科課程內,一般市民也非常關注,歷史上曾有過多次波瀾壯闊的群眾運動。香港市民一定記得1971年的七七維園示威、1996年陳毓祥在保釣行動不幸犧牲等事;也一定記得,1982年維園萬人抗議集會、2001年立法會一致通過譴責日本政府美化侵略歷史的議案。後兩個事件都旨在抗議日本官方篡改歷史,直接與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相關。事實表明,這一段歷史的教育有強大的社會基礎,並無爭議;教育局要做的,只是把這一段歷史教得更好而已。

大屠殺教學有個突出的難點:史實太殘酷了,青少年心理未必能夠承受!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東西方教育工作者都積累了豐富經驗。西方以德國人最為重視反省二戰侵略史,其歷史教育強調面對傷痛、克服過去;至於東方則以南京市民最有切膚之痛,他們又如何追思大屠殺這一段歷史呢?

2014年,南京市舉行紀念大屠殺的第一次國家公祭,市政府也着手加強學校教育,其中一個重要舉措是編寫教材。據當年報道,「南京市教育局長吳曉茅表示,讀本在編寫出版過程中經歷了嚴格的審定,並邀請教育專家、兒童心理專家和長期從事教學的一線教師審核書中內容,避免事件本身的殘酷對兒童心理帶來不利影響」,可見態度非常慎重。

當時的學者亦紛紛表達意見,例如南京師範大學的經盛鴻教授指出:「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南京大屠殺歷史,我們不能因為歷史的沉重而選擇迴避,但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來區分講述。」南京大學的張生教授指出:「原則上,不應對10歲以下的兒童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這是因為:南京大屠殺史實十分殘酷,跟兒童講,不符合兒童教育規律;兒童易受傷害,學者早就注意到,接觸恐怖事實的兒童,可能產生創傷後應激反應障礙症候,有人產生抑鬱,甚至終身遭受折磨。」

基於這些認識,南京市的做法是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徵,編成3冊教材:小學五、六年級以人物小故事為主,初中開始系統地講解史實,高中則進行專題探索,循序漸進,有條不紊。至於小學低年級,則根本沒有編教材。

即使在社會層面上的宣傳,內地亦不會經常強調恐怖的影像。去年國家公祭日當天,新華社發稿,題為〈今天,不敢稍忘,不能稍忘!〉,以圖文講述3個故事,藉以叩開歷史厚重的大門:一個是壯烈犧牲的軍士,一個是赴日控訴暴行的倖存者,還有一群愛好和平的日本朋友讓南京的紫金草開遍日本。這當中有激昂、悲憤,也有追求和平的溫暖。這很符合《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中「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的宗旨。

香港教育界應上好這一課

反觀香港教育局的做法,則顯得鹵莽粗疏,更違反教育專業原則,令好事變壞事。

錯誤之一,是操之過急。國家公祭日的日期是一早知道的,何不一早籌謀規劃?但教育局在不足一個月前才通告全港中小學舉辦紀念活動,學校需於繁忙工作之餘抽時間應付這突如其來的任務,匆忙上馬,於是一切都變成急就章!

錯誤之二,是忽略了教育對象的心智發展問題。教育局的通告是給全港中小學的,附有40分鐘的教學套件,配以短片、簡報檔案、活動建議,連教學時間分配都清清楚楚。很明顯,這是預計教師來不及準備,請教師們照教可也!問題是中小學的教學目標怎可能相同?更糟糕的是那段包含殘酷內容的短片,根本不適合多數中小學生在毫無準備下觀看!

錯誤之三,是事後卸責,把責任推卸到學校身上,聲稱學校有自主權選擇教什麼云云。這彷彿就是公開說:你們老師拿我的教材施教出了問題,一切貴客自理,我不會對產品負責!這不正是一種無賴的「免責聲明」嗎?

當然,該所學校的校長和教師也應該反省,他們是前線的專業施教者,對孩子負有第一重責任。明知違反教育專業,對孩子心理有害,仍閉起眼睛照教可也,是完全不要得的。

教育局和該校的失責,令國民教育蒙上污名。社會人士普遍感到教育當局視此次為政治任務,即使傷害孩子心理健康也在所不惜。有些誇張的社會言論(例如「我就是要你驚!」),更是弄巧反拙,加深社會大眾對國民教育的誤解、對教育當局的不信任。事實上,國民教育也是教育,完全應該做到專業、符合教育原則,南京市和其他國家的經驗便是最好證明。

國民國安教育 須重視教育基本原則

事件發生多日之後,教育局長楊潤雄似乎也感到出了問題,傳媒報道他表示「承認教學上需更配合學生的需要及年紀」,這反映了楊局長事後有所反省,這無疑是好事。筆者希望反省能夠帶來實質改善,但願教育局今後處事小心謹慎、有承擔、對學生負責,切戒急就章;要有周詳計劃,給學校和老師充分的準備時間。在推動國民教育、國安教育時,更必須重視教育基本原則,並借鑑中外的豐富經驗。

只有這樣,才可以逐步挽回市民對教育的信心。

作者是資深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