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群策同行:搭建中醫專業發展對話平台(文:趙永佳、施德安) (09:00)

香港中醫醫院預計於2025年第二季分階段啟用,代表香港中醫專業發展邁向新的進程。然而在2014年政府提出興建計劃時,中醫業界卻有聯署表示「不要偽中醫院」,自此業界對醫院發展方向辯論不休,反映了他們對醫院發展方向以至整體專業發展的擔憂。1997年後中醫開始進入專業化階段,政府資助3所本地大學成立中醫本科課程,再通過《中醫藥條例》正式規管中醫,但是業界對中醫發展政策仍有許多訴求。本屆立法會選舉醫療衛生界的候選人之一陳永光中醫師提出的政綱,顯示了中醫發展的現有局限:陳主張將中醫全面納入公營醫療系統,制定中醫專科發展藍圖。前者顯示了資助中醫服務仍然不足,中醫師薪酬和地位都和其他醫療專業有差距;後者關於中醫專科的方向在業界裏仍存在爭議。

不少研究都發現,中醫發展仍有進步空間。在需求層面,無論是統計處多年的數據,還是我們團隊最近由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的研究都發現,香港市民在過去近20年向中醫求診的比例一直停滯不前。在供應層面,業界對中醫發展方向的一些議題存在分歧。我們得到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支持的研究發現,業界對一些議題有着明確共識,如優化中醫執業資格試及中醫進修課程;他們也普遍希望政府為中醫設立薪酬階梯,以及一個統籌中醫藥事務的行政機構。然而,業界對一些關鍵議題有着頗大分歧,如中醫醫院及專科發展的方向如何,以及中醫整體發展方向應該着重傳承還是創新等。此外,大部分中醫師也都認為,向政府反映中醫發展意見的渠道不足夠。

兼容公眾及專家參與的對話平台

過往數年,我們一直和業界同仁積極溝通,了解他們對中醫發展的想法。業界不少領袖都願意積極參與中醫發展,然而不同的背景導致他們對中醫發展方向有着不同的看法,多元意見也導致議題推動及落實出現阻力。業界伙伴認為,上述研究成果需要一個專業發展對話平台進一步討論和知識轉移,轉化成具體的政策落實。

在許多已發展國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專業發展的方向討論,往往需要透過參與式決策過程來實踐。現時學術界和政策研究領域關於參與式決策過程的方法,主要是有兩類:第一類是公眾參與,以比較低的門檻邀請公眾參加諮詢;第二類是專家參與,以較高的門檻邀請相關領域的少數專家參與深度討論。由於我們的目標對象是中醫專業,故此我們嘗試結合兩個方法的優點,包括前者的參與人數較多,背景較為多元,也包括後者討論的深度,設計出一個兼容兩個方向優點的專業發展對話平台。

三大議題值得首先商討

構思中的專業對話平台,結合了社會科學調查的多元方法及專業顧問的方法設計研討平台,將包括一系列的訪談、多重問卷、大型研討會及分組討論等。平台會先邀請業界領袖及專家成立顧問委員會來督導平台運作及提供專業意見,然後會公開招募中醫師參加平台,並邀請不同背景的中醫師分組參與聚焦小組,了解他們對議題的初步看法,以設計問卷及研討會討論綱要。接下來我們計劃和業界伙伴共同舉辦第一次研討會,讓中醫師根據議題細分內容分組深入討論相關的具體發展方向,並會輔以先測及後測問卷,了解他們參與研討會前後的看法變化。我們會嘗試在研討會過程裏讓中醫師對重要方向建立共識,並把討論成果透過第二次更大規模的研討會及專業組織的網絡,向更大範圍的中醫師傳播。根據業界伙伴初步提出的建議,以下三大議題值得首先商討:

.(1)專業發展方向:傳統和創新的平衡

香港中醫業界,對專業定位及發展方向,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保持傳統價值及復興傳統治療方法,還是參考西醫發展循證醫學?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有着優秀的西醫服務,以及有別於內地中西醫結合的純中醫治療。然而,以現代科學為主導的體制,使得中醫發展存在限制,如中西醫合作的平台有限,大學裏關於中醫經典研究的空間也不足。

業界可透過平台探討香港中醫優勢及發展潛能,給予不同的專業組織有足夠發展的資源,讓兩種聲音可以並存發展:深化中醫經典研究及純中醫治療,同時也發展循證醫學研究及臨牀治療,進一步和西醫合作發展具備中醫特色及西醫優勢的中西醫協作服務。

.(2)中醫執業試考核模式的優化

現時中醫執業試考核模式,由執業試制度實施以來一直沿用至今。中醫業界一直有聲音認為,執業試臨牀考試的考核方式和臨牀實踐有差異,只提供病例並讓考生回答問題,未必能檢驗考生的實際臨牀診斷能力。

研究發現,大部分受訪中醫師認為,應在臨牀考試裏加入實踐操作考核,如四診或針灸應用。然而,如何具體落實臨牀考試的改革,則有待業界進一步深化討論。故此,我們認為,對話平台可以讓中醫師討論如何調整臨牀考試方法,增強臨牀實踐操作考核。優化中醫執業試,以更有效提升中醫專業的競爭力,也可為市民的健康把關。

.(3)中醫專業資歷架構

我們早前由中醫藥發展基金贊助的研究發現,中醫使用者對醫師的專業資歷也有一定要求,擁有更專業的資歷,會增加他們對中醫的信心,可見受訪者重視醫師是否有進一步的專業培訓,以提升專業服務水平。隨着本港首間中醫醫院即將啟用,中醫專業資歷的議題變得迫切。

現時香港中醫未有統一的專業資歷架構,醫師在本科畢業後可進一步進修深造文憑、碩士或博士。然而市民難以辨別中醫師所持學歷所代表的專業程度,故此業界一直有聲音認為,應成立中醫專業或專科學院,以評核中醫師的專業資格。中醫是否要學習西醫一般成立專科學院或發展專科,還是發展中醫獨特的專業資歷路徑,業界有着不同意見。如何發展中醫特色的專業資歷,是中醫專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讓業界達成共識 制定政策方案

包括中醫在內的輔助及替代療法,近年在世界各國日見流行,補足了現代生物醫學在處理許多慢性病方面的不足,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香港擁有獨特的制度環境,在業界努力和政府支持下,中醫過去20多年在香港走出了一條獨特專業發展道路,具備許多得天獨厚的潛在優勢。然而,無論是在需求層面還是供應層面,還是有不少有待解決的問題。隨着政府對中醫的支持增加,業界應把握機遇,針對專業發展的關鍵議題促進對話,梳理現有分歧,凝聚共識,針對市民的需求,共同擬定香港中醫發展的多元路徑,再向政府提出建議,爭取更多資源推動中醫發展。

專業對話平台,可讓業界擬定議題優先次序深入討論,在過程裏針對分歧逐步達成共識,進而制定落實該議題的具體政策方案。中醫在醫療系統裏的逐步完善,在一個高齡社會裏,除了可以紓緩醫療系統的負擔,也可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完善的健康保護。

作者趙永佳是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社會學講座教授,施德安是香港研究學院高級研究助理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