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提出價值觀教育的人 自己做到價值觀教育嗎?(文:歐陽偉豪) (09:00)

最近,教育局公布了《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文件羅列了十大優良的價值觀給學校教導學生,例如: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勤勞。因為《架構》是試行版,學校未開始使用,不知道《架構》適用程度有多大,所以本文試行以《架構》來審視教育局近年的措施,看看:教育局的措施本身有沒有重視價值教育,以及《架構》操作起來的效能。

為教育局的言論及措施計分

2020年,教育局被行政長官批評——「教育不能是無掩雞籠」,覺醒之後便改革通識科。無掩雞籠意思是無王管,自出自入,與現在流行用語「躺平主義」一脈相承,什麼都不做,得過且過。而「躺平主義」是《架構》不鼓勵的,所以文件加入了勤勞這價值觀來抗衡躺平。幸好,教育局後來便起來,勤勞地改革通識科,符合《架構》所提出的價值觀。教育局在勤勞反躺平的價值教育方面得1分。

2021年,教育局取消了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科口試(包括廣東話、普通話),這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試卷的增減可視為改革的表現。但不可不知,香港的文憑試是國際認可、具國際地位的,例如:根據教育局網頁:「英國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已將香港中學文憑考試24個科目的成績納入其分數對照制度(UCAS Tariff)」、「澳洲政府亦已承認香港中學文憑等同澳洲高中畢業證書」。

現在,教育局取消中文科口試,即把口試選用的語言(廣東話與普通話)的國際地位,從國際教育界剔除出去。這樣,國際社會透過香港公開試認識國家語言普通話及香港常用語言廣東話的機會便減少了。

教育局這個取消國際地位的行動,如何反映其價值觀?不妨用《架構》的標準來檢視一下。「國際」一詞在文件中出現了6處,大多指出「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好讓學生成為有質素的新一代,對社會有承擔,具香港情懷、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教育局取消中文科口試,降低廣東話、普通話在國際教育舞台的地位,窒礙中國語言對外發展,沒做到《架構》所提出的國際視野的要求,所以,在國際視野的價值教育方面,教育局扣1分。

另外,廣東話是香港常用語言,具香港情懷,現在文憑試取消廣東話口試,冲淡香港情懷,在《架構》裏的香港情懷價值教育方面,教育局又失1分。普通話是國家語言,現在消失於文憑試的口語試卷,國家觀念薄弱,在《架構》裏的國家觀念價值教育方面,教育局再減1分,一共扣3分。

2018年,教育局官員就中文教學發表言論,認為中文發展以普通話為主,質疑廣東話教學,提出如果不以普通話學習中文,將落後於世界。表面上,質疑廣東話教學在香港情懷方面減1分,但推動普通話教中文在國家觀念方面加1分。但這種廣、普對立的思維,將會令教育局再次失分。

根據《架構》,「香港情懷」出現了兩次,但這兩次都跟「國家觀念」同時出現於一個句子,例如前段所述的「好讓學生成為有質素的新一代,對社會有承擔,具香港情懷、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以及「培育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及對社會有承擔的新一代」。兩個概念是共現共存,不對立,不排斥。教育局理應這樣說:「任何有利於中文發展的都要做,無論是廣東話抑或普通話教學。」所以,在《架構》裏香港情懷與國家觀念的共現價值觀方面,教育局失1分。

再者,文初提及的10項價值,當中亦包含共存共現非對立的元素,例如:尊重他人,其實尊重還包含尊重自己,你我是並存不對立的;又,勤勞,意思是我對你勤勞,你誠信地給我酬勞,亦是你我要互相尊重,平等友愛。因此,上述教育局對普教中、粵教中的對立論述,是值得扣分的。

上述各項得分結果,總結見表。

雖然教育局於近期某些事件中,總分數得負分,但計法是有局限的,因為我只把《架構》當作一個簡單的檢查表(check-list)來核對某些價值觀有否反映於教育措施。至少,教育局在《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這份文件中提供了一個宏觀、有方向的架構給學校採用,這點是肯定的,我給教育局3分。

學生也會用「價值十誡」審視老師

重看文件中的10項價值觀: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勤勞,猶如「價值十誡」,我們總不能全部做到,當本文簡單地把這些價值觀套在制定價值觀文件的教育局身上,我們的學生也很自然把「價值十誡」套在學校之上來審視老師一番,例如:「老師,你叫我哋有同理心,點解你咁冇同理心要我哋做咁多功課?」屆時會否導致一個現象,就是:高舉價值觀教育的人,其價值觀是很膚淺薄弱的?

作者是藝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