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構築安全網 讓精英運動員重回「雙軌人生」(文:趙永佳、周志清、廖小雯) (09:00)

東京奧運終於在8月8日曲終人散。為期19日的比賽(開幕禮前也有兩個比賽日),除了熱烈討論香港隊有史以來的最佳成績,運動員背後的奮鬥故事亦為人津津樂道。其中運動員在學業與體育之間的掙扎,「名校出身」、「中途輟學」,更成為了媒體報道的焦點。本文作者們蒐集網上資料,再加上各大專院校體育友好核實,得知今屆香港的46位奧運運動員當中,六成以上(29位)持有大學學位或正在修讀學位課程,江旻憓和何甄陶更在準備修讀博士學位。似乎,運動訓練與學業並行並不是妙想天開。

訓練與學業的三大路徑選擇

加拿大學者Jean Côté提出了運動參與發展模型(The developmental model of sport participation),當中強調參與運動的過程應該容許青年有不同的出路和選擇。由於每項運動的獨特需求和不同運動員的發展差異,發展的階段並不能單一取決於年齡或訓練時間的長短。然而,要成為精英運動員,大概可由早期或晚期運動專項化(Sport Specialization)當中選擇。若要當上全職運動員,就要時刻把生活的起居飲食與運動的表現掛鈎。視乎運動類別,爆發力或衝刺型的精英運動員一般的運動巔峰介乎20至27歲之間;耐力型項目可以由20至39歲不等,男女之間亦會再有差異。運動員考慮是否轉型為全職運動員、何時轉型,當中與運動員本身的運動巔峰時期有緊密的關係。

若以升讀大學作為學業的參考指標,運動員在訓練與學業當中的選擇可以分為三大路徑(見圖):

(1)「運動升學並行」

今屆一共有23位運動員選擇了直接升讀大學,當中有人以優異的公開考試成績獲取大學學位,亦有部分運動員透過運動員入學計劃,以彈性的入學門檻升讀各大院校,成就學業與運動並行。當中表表者莫過於今屆女子200米及100米自由泳銀牌得主何詩蓓,她曾就讀聖保祿中學,2015年升讀美國體育名門密歇根大學。另外一位同類的「並行型」運動員是空手道的劉慕裳,她於2015年開始成為全職空手道運動員,2016年從本科畢業。

(2)「先運動緩學業」

今屆一共有23位運動員曾選擇停止學業轉戰全職運動員,當中17位更專心訓練,還未曾升學。他們讓年輕的自己在15、16歲的黃金時間全情投入運動的專項訓練,絕對是一個重大的決定。把學業的時間全都分配到練習和休息,退學當上全職運動員,成就了香港回歸後首位奧運金牌的劍擊選手張家朗,絕對是這條路線的代言人。乒乓球選手蘇慧音也在15歲退學成為全職運動員。

(3)「重回雙軌人生」

第三條路線就是經歷年輕的大半生訓練生涯後重回校園入大學,重新享受學業與體育並行的發展,成就他們文武雙全的「雙軌人生」。今屆一共有6位運動員重投這「雙軌人生」,當中包括奧運銅牌得主杜凱琹、李皓晴、李慧詩,還有梁寶儀(單車)、鄭俊樑(滑浪風帆)和石偉雄(體操)。

社會為運動員開拓重回雙軌人生的可能性,其實就是肯定年輕人在不同領域的成就,以不一樣的胸襟去與他們並行,而不是以單一考試來衡量他們的潛能。雖然時至今天,「雙軌並行型」運動員已成為主流,但是第二、第三類運動員的發展模式卻還是大有人在。對於決定退學全職訓練的運動員來說,能夠重拾學業是他們人生的安全網,除了令到他們能夠專心訓練之外,還是社會對他們的未來基本的承擔。如何能夠令到體育與學業雙軌並行固然重要,亦必須在基礎教育制度中間作出不少調適,但這裏我們希望聚焦,如何協助第二、第三類運動員再次享受教育的權利。

以本文作者們最熟悉的香港教育大學(及其前身香港教育學院)為例,由單車名將黃金寶及郭灝霆入讀健康教育榮譽學士學位課程開始,自2010年起至今,已有90多名精英運動員通過不同管道入讀教大,包括李慧詩、杜凱琹、李皓晴及石偉雄等。教大前身教育學院亦率先於2014年與香港體育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藉此深化彼此合作,以及加強對運動員雙軌發展的支援。其後,教大本年初再與港協暨奧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協議建立特別收生機制,為精英運動員提供進修機會,全方位支援運動員的多元發展。

大學支援 四大方面要做到

除了作出承諾並建立機制之外,大學亦需對身兼專業運動員的同學提供全方位支援,參考教大經驗,我們認為以下四大方面,為「精英運動員友好大學」基本要做到的舉措:

(1)採「寬入嚴出」原則的靈活收生機制

此原則讓欠缺升學出路的精英運動員,享有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以教大為例,為開拓運動員的多元出路,精英運動員除體育學科相關課程,更可報讀我們所有課程,包括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課程及其他專業進修課程。

(2)課程獎學金

現時各間大學都致力為在學的運動員提供經濟資助。除了各項表揚學生卓越運動表現和才能的現有獎學金,教大更特設「精英運動員入讀教大學士後學位課程獎學金」,以支持及鼓勵運動員持之以恒地追求知識。

(3)彈性學業安排

針對身處海外受訓的運動員遙距學習,彈性安排學習時間,為運動員提供更靈活的學習環境;容許運動員暫緩入學及於受訓比賽期間申請休假,並按照實際情况,酌情考慮延長他們的修業期限。

(4)全方位支援

現在各大專院校都有專人打理學生事務,但專業運動員的需要,尤其是曾經停學專注訓練的運動員,當然和一般同學大不相同。為配合精英運動員的充分發展,教大健康與體育學系率先增設一名精英運動員發展主任,向每位精英運動員提供學習及適應校園生活等方面的支援。發展主任會定期跟進每位運動員學生的學習進度,了解個別的需要,以作出協助,更會主動與大學老師團隊協調,為特定運動項目的運動員度身訂做學習計劃及提供學業指導,以配合其訓練安排。

最後,我們也會為運動員畢業後的職涯發展,架起跳板、轉換跑道,推動為運動員而設的職業發展實習計劃,邀請非政府組織和相關企業成為「精英運動員友好機構」,向即將畢業的運動員提供職業輔導、實習和工作機會,使他們能夠在從事運動教練以外,開闢其他可發展所長的天地。

每位年輕人都需要重回校園的可能

當然,並非所有年輕人都需要修讀學位,但接受高等教育,到了今天已非特權,而可算是基本公民需要。如果精英運動員在某個階段,因為希望專心訓練爭取更好成績,決心暫停學業,我們事實上有責任要為他們提供一條重返校園的路徑,好讓他們能為日後在社會中的角色轉型、職涯發展做好準備。終身學習是我們教育的願景,每一位年輕人,無論是否精英運動員,其實都需要重回校園的可能性,在這方面香港應該更加努力。

作者趙永佳是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周志清是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廖小雯是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精英運動員發展主任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