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要革新經濟必先強化管治(文:朱兆麟) (09:00)

早前戰略研究學者袁彌昌於《明報》撰文,分析了香港深層次矛盾背後的體制問題,包括裙帶資本主義帶來的社會積弊,以及其與2019至2020年政治風波的關係,其論點引證了筆者對本港政治與深層次矛盾的觀察,要理順本港的經濟民生發展,就必須審視目前的管治思維及架構。

港人愈住愈細,但住屋開支佔收入比例卻持續高企,狹窄產業結構限制了廣大市民,特別年輕人上流改善生活的希望。早有經濟學家指出,資本主義容易助長財團積累資本作壟斷、壓制勞工權益,加劇貧富懸殊,損害社會長遠發展。政府過往長期任由市場自由發展,導致商家專注最能獲利的地產、金融,中產人士熱忱於投資樓市、股市作資產增值;炒賣熾熱下,其他產業例如文藝、醫藥,以至人工智能等科研產業都長期遭冷落;加上本港目前除《最低工資條例》外,欠缺勞工保障,既無標準工時,又缺乏失業救濟金、退休保障等社會安全網,市民難以安居樂業。

新選制非「三級議會」

袁彌昌的文章把新選舉制度下的立法會比喻為法國大革命前的「三級議會」,筆者並不同意,但卻值得引以為戒。當時的法國「三級議會」最大問題是第一、二級的神職人員及貴族獲益於稅收制度,希望維持現狀毋須繳稅,漠視普羅民眾利益,終致處於第三級的平民不滿,觸發法國大革命。

本港的新選舉制度有助落實「愛國者治港」,使社會擺脫政治之爭,聚焦於民生事務,有利政治清明,吸引更多商界、專業人才參政。但另一方面,過往確有議員專注選舉工程及曝光以爭取選票,當選後卻自視為特權階級,輕視民生議題,未能有效向政府反映民意及提出建議。

吸納更多專業人士參政

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覆蓋多個專業界別,包括法律、會計、金融等,代表着對社會及經濟具影響力的精英,未來政府應研究加強其定位,例如委任他們進入相關政策的長遠規劃委員會,參與制訂業界政策發展藍圖;讓他們擔任其業界的諮詢小組主席,協助政府推出政策時蒐集業界意見,或於推行預算案前建議中長期策略性經濟規劃。

政府要增加專業人士發聲的機會,避免傾斜個別利益團體,致力吸納更多專業人士參政,成為政府管治梯隊的人才庫,同心協力推行新的產業政策、完善勞工權益、改善居住環境等不同範疇,創造公平、公正、充滿發展機會的社會,才能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讓市民安居樂業。

作者是香港政治及管治學院召集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