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從新冠疫苗接種看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斷層(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09:00)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逾一年,奪去200多位患者性命(至5月3日)之餘,亦令社會及經濟長期停頓,幾乎影響市民生活每一個層面,基層人士更因疫情失業潮而「手停口停」陷於困境,本港以至全球都期望疫情早日退卻,重回正常生活。

長者接種率僅一成

疫情初期,研發疫苗被視為戰勝新冠病毒的唯一希望,全城均期待香港能盡快引進疫苗,及早推行大規模接種。疫苗接種計劃終於在本年2月推出,不過接種率至今卻未如理想。截至5月3日,已接種第一針的人口仍不足一成半(14.8%),部分疫苗更可能因超出保存期仍無人問津而報廢,當局唯有嘗試推動「疫苗氣泡」策略,透過各種誘因,期望提高接種率。

值得留意的是,獲專家委員會列為優先接種群組的長者群組(60歲或以上人士),早在2月已最先可參與計劃,惟到日前為止,推算長者的接種率仍只有稍多於一成(11.7%)、約23萬多長者接種一劑或以上疫苗,接種比率較30至39歲的16.6%及40至49歲的21.6%更低(註1)!

本會在本年3月、疫苗接種計劃開始後,曾向百多名60歲或以上的貧窮長者進行健康調查,問及新冠疫苗接種情况,初步結果發現只有一成長者已接種或有計劃接種疫苗,另有近四成(38.8%)長者表示正在考慮、五成(50.9%)表示不會接種疫苗,數據與現時接種率相若。

長者如不幸患上新冠肺炎,死亡率遠高於其他年齡群組,在病毒的切身威脅下原應對疫苗望穿秋水,何以現在反而對疫苗接種拒之門外?

不了解身體狀况 不願貿然接種

本會在疫苗接種計劃推出前數天接獲大量長者求助,希望能協助預約盡早接種疫苗。在首數天預約網站「大塞車」下,長者更是扭盡六壬登門拜訪不同私家診所預約注射;惟在3月卻出現多宗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長期病患長者在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事故以至不幸離世的個案。事件雖由專家委員會判定為與疫苗接種沒有直接關係,但專家同時提醒長者,若長期病未受控制便不應接種,避免出現未知的嚴重免疫反應。及後,不少長者對接種疫苗態度即時逆轉,紛紛查詢如何取消預約接種疫苗,一時間人心惶惶,部分在院舍或食肆工作的長者更面對僱主要求接種的壓力而陷於兩難,既憂心自己因接種而出現事故,又恐怕因拒絕接種而失業。

根據2019年統計處的數字(註2),在65歲或以上人士的長者群組中卻有高達八成(78.1%)患有各種長期病患,例如:一半長者患有高血壓(51.5%)、約四分之一患有糖尿病(23.4%)以及高血脂(26.1%)。當局建議長期病患未受控制的長者不應接種疫苗,然則,疫苗接種計劃在長者群組中是否早注定徒勞無功?事實上,即使患上常見的長期病,絕大部分病情穩定的長者仍適合接種疫苗,問題在於本港基層醫療出現斷層,絕大部分長者對自身健康一知半解,故在懷疑下放棄原先趨之若鶩的疫苗保護。本會在上述問卷調查中,向「對接種疫苗表示『考慮中』」及「表明『不會接種』」的長者(共佔大約九成)提問,如在接種前經醫護人員評估身體狀况為適合接種,則有六成多(63.5%)長者表示會轉為參與接種疫苗,換言之,連同已注射疫苗的長者,約七成長者在獲得基層醫療評估後將參加疫苗接種計劃,與現時只有約一成的接種率大相徑庭。

貧窮長者少做體檢 少有家庭醫生

誠如食衛局陳肇始局長所言,現時本港醫療系統乃是「重治療,輕預防」,根據衛生署《二零一四至二零一五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只有三成多(37.6%)及四成多(43.8%)的人口分別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有家庭醫生,可想而知在朝不保夕的貧窮長者中,有能力尋求基層醫療服務的長者更是寥寥可數!本會2016年調查(註3)發現,在貧窮線下的長者分別只有兩成多(27.4%)及不足一成(8%)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有家庭醫生,更有長者表示因為前往診所接種流感疫苗,方於注射前的簡單檢查中,發現患上嚴重高血壓而不自知!一方面基層醫療概念仍未有廣泛宣傳,另一方面於衛生署輪候健康檢查時間可長達3年,難怪大部分長者未有進行身體檢查,亦因此不了解身體狀况,而不願貿然參與接種疫苗。

接種與否 基層長者該到何處尋意見?

部分長者雖然早已在公立醫院治療長期病患,但專科主導的醫院體系卻未能如家庭醫生般,提供全面及適時的醫療意見。在專科「微分化」下,長者同時由數位不同的專科醫生應診,實在如瞎子摸象,難以根據長者整體身體狀况判斷是否適合接種疫苗。再者,覆診間隔時期在醫院爆滿下愈拉愈長,大部分長者每3個月至半年方到醫院專科覆診,見醫生時間亦只有三數分鐘,未能詳細了解自身狀况。有長者表示因希望盡快注射疫苗,別無選擇下打算到急症室尋求即時醫療意見,但相信急症室醫生亦未可憑一面之緣判斷。試問陳肇始局長,即使一位基層長者積極響應當局呼籲,對疫苗接種躍躍欲試,在欠缺基層醫療服務下,又該到何處尋求意見?又該如何了解自己是否患有長期病,而病况是否受控呢?

醫療政策長期忽視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在需求壓力沉重及輪候時間極長下,只顧「救火」而久未重視於源頭「防火」,人口老化下,猛火本已成燎原之勢,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火上加油。疫情及疫苗接種計劃反映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出現嚴重斷層,多年來的醫療改革仍是未竟全功。現屆政府雖然提出於全港十八區開設「地區康健中心」,惟現時參與率仍遠遜於預期,當局必須加快完善醫療制度,加強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否則仍將未達「治未病」的「上醫」之境。

長者健康中心、地區康健中心可支援更多

因應疫苗接種計劃揭示的服務斷層,當局應盡快亡羊補牢,加強各種對應長者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其中,衛生署營運的長者健康中心及食衛局督導的地區康健中心可提供更多支援,例如:主動聯絡及鼓勵中心長者會員接種疫苗;為長者會員進行身體檢查及評估,以便作出接種疫苗的建議;協助預約接種疫苗;甚至作為接種中心,為長者提供一站式的疫苗接種支援等等,才可望日後提高各種疫苗的接種率。

註1:推算按2021年5月3日香港新冠疫苗接種資料概覽及2020年底年齡組別劃分的人口數據

註2:統計處(2019)《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68號報告書》

註3: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016)《基層長者健康需要問卷調查》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