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斬草除根合併土地 活用北區閒置官地(文:羅庭德) (09:00)

疫情肆虐下,大眾未能外出旅行,留港郊遊,導致鄉郊地區如流水響水塘人頭湧湧。在大眾郊遊欣賞美麗的風景時,或許會察覺不少被鐵絲網重重圍困、雜草叢生的閒置土地,既阻路又十分浪費。「土地不足」是香港政府常掛在口邊的發展理由,但究竟我們有否善用一分一寸的土地呢?政府在2017年的《施政報告》曾提出「善用各區閒置土地」,按區議會建議盡量開放並美化暫未發展的政府土地作消閒和休憩之用,或給予非政府組織或藝術團體使用,至今成效並不顯著。就此,北區區議會於早前委託民間組織進行「活用北區閒置土地可行性研究」(研究),探討區內閒置土地的情况,並找出浪費土地原因,作出政策建議。我相信各區的實際情况難免有差異,不過卻面對相同的制度僵化,因此我希望與讀者分享北區的研究建議。

資訊不流通 申請困難重重

截至2021年1月,全港共有佔地98公頃的892幅「空置政府用地」(相當於5個維園的面積)可供申請短租,當中北區約有163幅,約13萬平方米,土地幅數是全港第二多,總面積則排名第三。

根據現行政策,非牟利機構或社會企業可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租用政府空置土地,過程中需取得決策局支持,才能以象徵式租金租用土地。我曾經向地政部門查詢自2017年曾處理的申請數目,並未能獲得實際數字,只獲「曾處理數宗」的回覆。

事實上,申請短期租用官地的手續十分繁複,而且資訊亦不透明,申請者只可從網上找到相關用地的定位及文字簡述,卻缺乏實地圖片,申請者無法得知土地的現狀,只好花時間實地考察每一幅土地,才可比較土地的優劣,開始撰寫項目建議書。在過程中,申請者更須聘請專業人士回答各個政府部門的技術問題,在取得不同持份者支持後,才可向發展局申請資助作土地平整,作一次過的基本及必需復修工程,名副其實需要「過五關,斬六將」。

若要善用閒置官地,政府必須增加土地資訊的透明度,提供更多土地的現况,好讓申請者在網上已經可以判斷該土地是否適合他們的項目。此外,既然政府政策原意是希望善用土地,制度上應以「協作」取代「考核」的態度處理申請,考慮協助申請者處理工程技術及法規問題,而非只要求申請者提出技術解決方案。

野草叢生 地政應先除根

不少閒置官地因荒廢已久,滿佈雜草,讓大眾失去對土地的想像,甚至成為罪犯藏身之處。歸根究柢,是政府部門對這些土地疏於保養,更互相推卸責任。

過往,上水某私人屋苑曾經發生入屋爆竊案,賊人正是透過屋苑旁邊官地的雜草荒木作掩護,潛入住宅爆竊,及後區議員發現地政部門及康文署在土地保養工作協調不足。

此外,政府部門亦可能因不願意承擔土地保養責任,改為租用私人土地,浪費土地資源及公帑。舉例說,皇后山公屋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工程需大量空地存放建築材料,但負責工程部門或因程序繁複及不願意投放資源平整附近的官地,最後改租私人土地擺放建築材料,其實十分諷刺。

要推動善用官地,地區的地政處在保養官地上應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除了在現有官地內加強日常的保養外,地政部門在接管官地後,應立即進行簡單的平整及斬草除根的工程,然後查詢各政府部門會否使用該土地,同時免得官地荒廢像森林般,成為賊人的藏身之地,亦會提高部門或團體使用閒置官地的興趣。

合併具潛力土地群 善用土地重塑社區

研究團隊經實地考察及詳細研究可行性後,考慮五大因素,包括:非位於邊境禁區範圍、地勢較平坦、用地相近公共交通車站、擁有電力等的基本設施配套,及土地上沒有臨時構築物,建議應善用北區13幅空地及3個空置校舍,當中亦有土地位於上水的中心地帶。誠然,北區現有約22幅閒置用地可與毗鄰的地組成土地群,政府應考慮容許非政府機構以劃一方式合併租用這些土地群,減少繁複的手續,增加可租用面積,提高誘因。

香港土地寸金尺土,但閒置官地卻持續荒廢養草。一眾北區區議會同事好不容易才成功爭取撥款研究區內閒置官地,我認為政府應認真考慮研究團隊切實可行的建議,特別是善用位於北區市中心的閒置土地,主動承擔土地平整的工作,靈活安排以日計或以星期計的臨時租約,鼓勵團體舉辦不同文康活動,如手作文化市集,或由年輕人主導的藝術表演活動,重塑社區空間。屆時,我相信區議會同事亦會支持相關項目,為社區增添活力,營造歸屬感。

參考資料:

活用北區閒置官地可行性研究(bit.ly/3dUYdtD)

作者是北區區議會主席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